|
<p>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特约记者王德华)去年11月23日到12月23日,鄂州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整治“黑诊所”的“铁帚行动”,共有39家“黑诊所”被移交给警方处理。仅仅过了一个月,不少“黑诊所”又开门迎客。</p>
<p>昨日,鄂州一市民向记者反映,他的小孩因感冒在城区一家诊所打针,因输液前没做皮试,孩子险些丢命,所幸经武汉一家大医院抢救过来。后经调查发现,这是一家“黑诊所”。</p>
<p>记者在鄂州市百子贩街、南浦路、东塔路一些居民区看到,整治期间关停的“黑诊所”,如今很多已重新开业,有的生意还相当“红火”。</p>
<p>采访中,不少在“黑诊所”就医的市民表示,他们也知道那是“黑诊所”,但一来是图便宜,如感冒打三针,在正规医院至少200元钱,而在黑诊所只要50元;再则,这些诊所离家近,方便。</p>
<p>据了解,鄂州年年都在开展整治“黑诊所”的行动,但为何就是打不绝呢?鄂州市卫生系统业内人士坦言:关键还是打击不力。移交警方立案查处的39家“黑诊所”,均被行政处罚2次以上,有的3到4次。警方应该根据卫生监督部门移交的材料,再侦查,发现继续开业的,就该立案进入司法程序。移送的39家“黑诊所”负责人,应该说个个该抓,但实际上,只有一个人被批捕。</p>
<p>该负责人表示,“黑诊所”屡屡反弹,也折射出一些社会问题。目前,各大医院的药品通过层层加价,价格虚高,给收费相对较低的“黑诊所”留下了广阔的市场。再则,为了保护正规医院和社区门诊的利益,鄂州对卫生医疗机构的审批采取“只堵不疏”的政策——近3年只批准了3家诊所和医院,一些具备开设诊所资质的“黑诊所”,长期得不到审批。</p>
<p>他认为,根治“黑诊所”,不仅需要市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政府还应“疏堵结合”,归并引导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社区服务机构。此外,卫生监督、公安等部门之间要形成合力,不让“打击”成为“抠痒”。</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