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通讯员 王中亚 记者 姜雁冰</p>
<p> “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每天下课到七八点钟”……这些经常流传于学生口中的顺口溜,是近年来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形象反映,也是留给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学校的一道严峻的考题。学校的功利化、单一化,让少数学生和家长的笑容代替了大多数家长和孩子的泪水;学校的课改流于表面,仍在挤时间、拼汗水;学生的全面发展仍停留在口头上,作业无限膨胀,学生很苦,老师很累……如今,这个让众多名校都无法回避的热点和难点,正在市四十三中发生着悄然的转变。自2008年以来,市四十三中转变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走出了抓课堂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改革之路。</p>
<p> 直面问题谋发展</p>
<p> “我妈妈说了,学习成绩好就出钱让我上市三十二中,若学习成绩差就让我呆在四十三中”市四十三中校长王俊对记者说,这是他在搞学生调查时听到一名学生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王俊说,他接触初中教育六年多了,在办学实践中,也有一些疑虑、困惑,但没有想到学生家长们竟如此认识自己的学校。</p>
<p> 而后发生的一件事更让他下决心改变学校现状。“有一次他在网上看到我校一些学生与同学对话,有些学生上了名校,就讽刺我校学生是垃圾学生上垃圾学校。”王俊说这些事让他下定决心进行教改,“不改学校就没有出路,不改学校将与优质学校的差距更大,不改就对不起支持学校的学生和家长。”</p>
<p> 以人为本抓教改</p>
<p> 针对学校的实际,该校校长王俊认为:首要解决的是如何改变课堂沉闷、效率低下的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王俊校长思考后提出“不求人人都能考上四中五中,但进入四十三中的学生必须都能得到关怀和发展”的教育理念,“成人比成长重要,会学比学会重要,进步比领先重要”的口号。</p>
<p> “我们没有能力把20%到30%的学生送进四中五中,但可以把更多没有希望的学生通过培养送进一中三中,把更多没有信心的学生留下来,给他们自尊,给他们自信,让他们满怀信心地完成学业。”王俊说,该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目标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快乐,打造高效课堂。”</p>
<p> 围绕这次教改的核心和目标,学习借鉴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该校创立了“三环六步”的教学模式。“提倡全校教师拆去讲台,搬走讲桌,让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变为策划者,课堂必须活跃,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王俊介绍说,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下,学生学习方式由“供应式”向“自选超市式”转变,课堂由一言堂变为百家争鸣,学生由精英式学习变成全员参与;教师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态度、价值观”转变。而教师们也通过教学过程实现了教改课过关,教案过硬。并倡导教师上课做到“三讲三不讲”,去掉上课中的无效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不讲。并要求每个教师重视及格率的考评,盯住均分率,参考高分率;并教师逐步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和失落感。</p>
<p> 收获进步图长远</p>
<p> 一年多的课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变了、学生变了、教师变了、环境变了、教研变了、评价变了、考核教师变了、学生会议内容变了,这“八变”得到了市教育局主要领导的肯定。</p>
<p> 目前该校所有班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举手积极、讨论热烈、讲解大方、争问抢答。有位同学叫周述鑫在日记中写道:“课堂,我们从听众变成了主角;发言,从稀稀拉拉变成争先恐后;性格,从害羞胆怯变得自信大方;听讲,从走神变得专注;原来盼望下课,现在常常意犹未尽,而不想下课了……我爱我的课堂”。</p>
<p> 高效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力的推动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学校成立了合唱团、舞蹈队、书法美术兴趣小组、门球队等课外活动小组(队)等课外活动,而“孝雅故事大家讲”、“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则让学生陶冶了情操,增长了能力。今年,该校门球队获少儿门球团体赛二等奖,学校获国情知识大赛优秀奖,在中华魂演讲比赛中初中、小学均获一等奖,作文大赛、书法竞赛共有百余人次在市级获奖。</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