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16|回复: 0

王粲与仲宣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6 14: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www.xycity.cn/upload/2010/01/27/2999_201001271334291VAt0.jpg"></p>
<p>仲宣楼与王粲像(资料图片)</p>
<p>  □王清波</p>
<p>  王粲(177年-217年),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人,字仲宣。少时即有才名,曾受到著名学者蔡邕的赏识。十七岁时,诏任黄门侍郎,不就。汉献帝初平4年(193年),因避董卓之乱而南下襄阳投靠刘表,刘表因他“貌寝而体弱”(即貌不出众,身体瘦弱),不予重用,实际上刘表治下有大批文学之士,他依仗荆州在地理位置上的优越而不重人才,以至于王粲被闲置长达十六年之久。他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常于此攻书作诗,《登楼赋》即是在此间所作。建安十三年(208年)秋,曹操南征荆州,粲劝刘表之子刘琮举州归降。操召授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后又迁军师祭酒。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建魏国,拜侍中。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随军征吴,次年春,在返回邺城途中病卒。</p>
<p>  王粲诗今存23首,王粲赋今存20多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王粲集》11卷,《去伐论集》3卷,《汉末英雄记》10卷,皆佚。明代张溥辑有《王侍中集》1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p>
<p>  仲宣楼为纪念东汉末年诗人王粲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p>
<p>  襄樊的仲宣楼位于襄阳城东南角城墙之上,又名王粲楼。明末万历年间,襄阳知府周绍稷修楼成,以当时王粲居襄阳为据,取名仲宣楼,并派人到京城请朋友王世贞作《仲宣楼记》。清雍正间副史赵宏恩重建。乾隆二十五年署知府胡翼重修,后圮。乾隆版《襄阳府志古迹》记:“荆州之江陵,安陆之当阳皆有是楼,然考其实当以在襄阳为确。”因王粲依荆州牧(治所襄阳)刘表,为表幕下参伍,自是左右不离。表卒后,王粲劝说刘琮降曹操,又是在襄阳。因此,刘表常同王粲登楼赋诗。明人王世祯,在修仲宣楼时特作一记,称襄阳建楼是为正。光绪二年修城时,得赵兆麟(顺治五年任都御史)“先生之风”(“先生”指王仲宣)四字于楼下,随之将赵兆麟手书嵌于楼内。原仲宣楼建筑已毁。</p>
<p>  1993年,襄樊市政府在原址上恢复仲宣楼,双层重檐歇山顶,分城墙、城台和主体楼几部分。楼高17米,总面积650平方米,悬挂沈鹏等书法名家题写的“仲宣楼”等匾联,雄伟壮丽。楼内有壁画石刻“建安七子图”。</p>
<p>  抚今追昔,岁月如歌,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襄樊有王粲和他的《登楼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p>
<p>  目前,襄樊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仲宣楼应该成为襄樊旅游一个很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景点。</p>
<p>【打印】【关闭】</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23 15: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