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18|回复: 0

汉江襄樊段水势变化漫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6 14: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本报通讯员李德亮 董迎波 记者李兴会</p>
<p>  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古称沔水,或以汉沔、沔汉联称,又名汉水。汉江在襄樊及其以下亦称襄江、襄河,发源于秦岭南麓陕西省留坝县。</p>
<p>  据《水经注》载,北源出自今陕西留坝西一名沮水者为沔,西源出自今陕西宁强北者为汉,二源合流后通称沔水或汉水。汉江北源长而西源短,按照江源唯远的原则,北源应为正源,故今《湖北河流集》确认汉江源于陕西省留坝县。</p>
<p>  汉江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注入长江,全长1577公里,总落差1964米。支流遍布甘肃、陕西、四川、河南、湖北等省市,流域面积1959年之前为17.4万平方公里,位居长江水系各支流之首;1959年后,减少至15.9万平方公里,退居嘉陵江之后,为长江水系各支流第二。</p>
<p>  汉江流域北部以秦岭、外方山与黄河为界,东北以伏牛山、桐柏山、淮河为界,西南以大巴山、荆山与嘉陵江、沮漳河为界,南为江汉平原,无明显天然界限。</p>
<p>  流域水系呈叶脉状,自上而下汇入干流的主要支流有褒河、任河、洵河、甲河、堵河、丹江、南河、唐白河等。按河势划分,汉江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从河源至丹江口为上游,长925公里,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两岸高山、浅山、丘陵面积占97%,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河面宽200—300米,水急滩多,属山区河流;从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长270公里,流域面积4.68万平方公里,两岸为丘陵、平原及河谷盆地,山势开展,地势平坦,流速缓慢,河道宽阔,洲滩众多,属游荡性多槽型河道;从钟祥至河口为下游,长382公里,流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两岸为平原湖沼地带,堤防完整,河床稳定,河势收束,水深增加,河道弯曲,渐行渐窄,至河口附近仅宽180米,属蜿蜒型单一河道。</p>
<p>  襄樊境内的汉江河段位处中游,自丹江口市黄家港入境,流经老河口、谷城、樊城、襄城、襄阳、宜城等6个县(市)区,于宜城芝麻滩出境入钟祥市,全长195公里,流域面积为1687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85.5%。</p>
<p>  据襄阳水文站记载,汉江最大洪水发生在1935年7月7日,洪峰流量5240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位71.71米,最小流量见于1958年3月12日,145立方米每秒,最低水位见于1941年7月6日,水位60.45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35亿立方米,最大年651亿立方米,最小年26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312毫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00.86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87万千瓦。</p>
<p>  襄樊河段属游荡性分汊型河道。区间入汇河溪较多,河谷开阔,河道宽浅,洲滩密布,河水分汊,水流散乱,枯水河宽仅300—400米,洪水漫滩达2000—3000米,主流摆动游荡不定,变化较为频繁,向有“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之说,因而河岸易受冲刷,崩塌相对严重,河道内洲滩数量多面积大。</p>
<p>  由于唐白河、清河相继于襄樊城区东北部入汇,水流缓慢,沙石沉积,淤塞成有名的“鱼梁洲”,河道至此分割成左、右两汊,左汊衰落,洲头向北淤长约1公里,洲尾向南延伸1公里,左岸东津湾港口淤死废弃,右汊被冲宽,成为主河道。汉江流域是洪灾多发地区,民国时期38年间,襄樊境内发生洪灾14次,其中特大洪灾1次,平均2.7年1次,基本是三年一小淹,十年一大淹,灾害连年不断。1935年7月洪水为百年一遇,其时汉江上游大雨,河水陡涨,7日襄阳站最高水位71.71米,洪峰流量52400立方米每秒。</p>
<p>  新中国建立后,加强了汉江综合治理,特别是1967年11月5日丹江口水库下闸蓄水后,调蓄功能增强。由于其拦洪和调蓄作用,汉江中游河段洪水特征较建库前有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洪峰削减调平,洪水历时增长,洪峰由消瘦型变为肥胖型;大流量出现几率减少,襄阳水文站大于20000立方米每秒流量的出现几率由建库前的23.5%下降为5.7%;水位最大年变幅减小,襄阳水文站建库前为8.35米,建库后减小至6.45米。据统计,从1968年至1989年,共拦截入库流量1万立方米每秒以上洪水58次,其中1—2万立方米每秒40次,2—3万立方米每秒16次,3万立方米每秒以上2次。对减少汉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汉江属中等沙量河流,中下游河床很不稳定,特别是丹江口水库建成后,长期清水下泄,输沙量锐减,使库下河床普遍刷深,同时由于细水长流,使造床流量持续时间加长,冲刷一直在继续,河流流向随河滩淤积而不断改变,对襄樊河段河势影响很大。建库前,襄阳水文站最大年输沙量为2.42亿吨,多年平均1.13亿吨,建库后,最大年减少到0.202亿吨,多年平均仅为0.08亿吨。据1959年—1978年实测,黄家港站河床平均冲深5.46米,老河口冲深3.11米,太平店冲深1.38米,襄阳站冲深1.01米。其中丹江口至太平店段,于1980年达到冲淤相对平衡阶段;太平店至襄阳站段,中细沙已被冲刷殆尽,推移质运动强烈,低洲浅滩显露,牛首以下水流散乱,河床进一步被刷深;襄阳站以下河段,河床卵石层埋藏较深,且有唐白河来沙补给,悬移质运动强烈,处于剧烈冲刷阶段。1980年以来,襄樊境内汉江干流建成老河口王甫洲水利枢纽、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南河干流建成马桥一级等9座梯级电站,唐河改建大岗坡泵站取水口工程等,区间补给沙量进一步减少,襄樊河段河势仍处在不断变化之中。</p>
<p>【打印】【关闭】</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23 15: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