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83|回复: 0

教乡镇小学生学画画 28岁小伙不取分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 14: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廖玉华在教孩子们画画      </p>
<p>  “美术老师来啦,耶!”“可以上美术课啦。”</p>
<p>19日下午,记者跟随28岁的宜昌小伙廖玉华,驱车1个小时,来到7路车终点站——伙牌镇。</p>
<p>刚走进镇中心小学大门,正在二楼走廊外玩耍的学生,一眼就发现了廖玉华。孩子们开心地叫了起来。</p>
<p>这所小学位于小镇边缘,背后是大片的田地,刚发芽的小麦绿油油的,提前捎来了春的气息。</p>
<p>  见证</p>
<p>  小朋友笑着上完美术课</p>
<p>  一进门,三年级(一)班的孩子们就把廖玉华围了起来,争相喊着“老师好”,嗓门一个比一个大。</p>
<p>教室里,年久失修的水泥地面,已经变得坑洼不平。唯一的新物件,是崭新的升降课桌椅。这些课桌是去年中秋节一家企业捐赠的。</p>
<p>教室后面黑板上的图画格外惹眼,这都是孩子们自己的作品。戴眼镜、小胡子的廖玉华,也成了孩子们画里的人物。</p>
<p>记者问孩子们:“哪天上学最开心?”</p>
<p>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星期二。”</p>
<p>“为什么?”记者问。</p>
<p>“下午有美术课。”孩子们说。</p>
<p>指着王星雨画的一幅“语文老师”,廖玉华告诉记者,他们的作品和城里孩子的作品区别很大,特别原生态。</p>
<p>他举例说,比如,这幅画视觉角度有3个,正视、俯视、后视交叉运用,作者将自己也画在其中,这种表现手法很现代,很难想象,这幅作品出自没经过培训的孩子之手。</p>
<p>上课前,记者拿出相机拍照。看到相机,孩子们很兴奋,在镜头前跳来跳去。</p>
<p>那天的美术课,廖玉华就让大家画“拍照”,并启发孩子们仔细观察。孩子们用冻裂的小手握着笔,认真地画着。</p>
<p>整堂课上,全班40多个孩子始终面带微笑,目光一直跟随着老师。</p>
<p>  缘起</p>
<p>  每周二的“伙牌之约”</p>
<p>该校一年级数学老师、少先队课外辅导员王莉告诉记者,每个周日,她都带孩子进城跟廖玉华学画画。</p>
<p>看到城里的孩子有各种第二课堂,而他们的学校却没有专职美术老师,美术课多为语文或数学老师兼代,几乎形同虚设。</p>
<p>她试探着问廖玉华,是否愿意抽空去代美术课,并承诺给适当报酬。没想到,廖玉华一口就答应了,还分文不要。</p>
<p>去年9月开学后,每周二的下午2时30分至4时50分,廖玉华都会给三、四年级的92名学生上3节美术课或书法课。</p>
<p>每周二下午1时许,廖玉华就要动身,晚上6点多,才能回到城里。“连上3节课,很累的。”该校教导主任冯恩义说,廖玉华让他们很感动。半年来,就连车费都是他自己掏的,也从没有留下来吃饭。</p>
<p>王老师说,上周二,小廖因工作忙没来上课,就有学生到办公室问班主任。这次一见到,就有学生追着问他,上个星期为啥没来。</p>
<p>一到周二,不用交待,有画笔的学生都会带足工具,来上廖玉华的课。</p>
<p>该校一至六年级共有9个班、282名学生。廖玉华的义务支教,让92个孩子学上了真正的美术课。</p>
<p>  期盼</p>
<p>  “大手牵小手”邀您加入</p>
<p>小廖是美术科班出身,目前在襄樊市区某培训学校打工。双休日最忙,周一至周五时间稍微宽裕。“以前在谷城免费教过一个乡镇小学的书法课,因为想把事情做得完美,我掏了几千元,给孩子们买笔和纸。”廖玉华说。</p>
<p>后来,廖玉华发现,大部分孩子对轻易得到的礼物不知道爱惜。他意识到自己要量力而行,送孩子们礼物要讲究技巧。</p>
<p>在这里,廖玉华隔三差五会带来几套彩笔,以上课表现好等各种名义,奖励给学生。</p>
<p>他说,因为表现好得到的奖品,学生们会更加珍惜。他会用这个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一份奖励。</p>
<p>为何要来义务支教?</p>
<p>廖玉华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农村生活的切身体会,深感农村小学生第二课堂等活动的缺乏。</p>
<p>他的家在宜昌一个山沟里,小时候没什么可玩的,就用小刀削宝剑、手枪。</p>
<p>说话间,他伸出左手食指,手指上有几道疤痕。</p>
<p>读大学时,廖玉华就主攻绘画教育方向,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开心,很有成就感。</p>
<p>廖玉华告诉记者,因为爱人自小家庭条件较好,很难理解他对农村孩子的这份感情,他的义务支教都是“偷偷”在做。</p>
<p>他曾邀同事一起来上课,但来了二三次,人家就嫌太辛苦,没有坚持下来。</p>
<p>4时15分,第三节课开始了,廖玉华又走进四年级教室,教孩子们书法课。</p>
<p>冯恩义告诉记者,美术课有了廖老师,但现在还缺乏体育、音乐、舞蹈老师。他们特别希望有爱心的人士,也能像廖玉华一样,给孩子们带来快乐。</p>
<p>文/记者 耿琳 实习生 李姝</p>
<p>图/记者卢亚明</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22 01: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