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xfrb.hj.cn/20100121/RB012108_8.jpg"></p>
<p>张智勇和孩子们在一起</p>
<p> 通讯员 明辉</p>
<p> 他,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学校长,朴素,憨厚,在教育上默默耕耘了23载,为办一所像样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他头发操白了,身体消瘦了;为了乡下孩子,他将爱的甘露洒进学生的心田,染绿了一个又一个美好希冀。他就是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小学校长张智勇。</p>
<p> 2008年8月,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让乡下的孩子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张家集镇中心学校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将全镇五、六年级学生集中到镇中心小学就读。在一无资金,二无外援的情况下,怎么办?眼看离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很多事情迫于眉睫:脱落的教室墙壁要粉刷,破旧的门窗要维修,新增额的学生无桌凳、无床铺,学生就餐无食堂……这些棘手的问题让他寝食不安,学校领导班子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达成共识:艰苦奋斗,自己动手,创建农村寄宿制学校。</p>
<p> 于是,他率先垂范,白天顶着烈日、淌着汗水和老师们一起伐木做床铺、粉刷门窗墙壁,晚上不怕蚊叮虫咬,操心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图纸材料。购买原料没有资金,他从自己家里拿钱垫付;牙痛病犯了,他咬紧牙关,白天工作,晚上打吊瓶,老师们私下说:有这样的好校长,我们学校一定办得越来越好。</p>
<p> 一个多月过去,他头发白了,身体瘦了,可寄宿制学校办起来了,9月份招进寄宿学生400多人。</p>
<p> 乡下学生,初离父母,年龄又小,农村小学寄宿学校,问题很多:学生吃饭、喝水、睡觉、洗头、洗衣等。张智勇想得更多的是,既然学生来了,就要留住他们。怎么才能留住?在没有专门的护理老师的情况下,就安排老师到学生寝室陪寝,每天晚上轮流值班,开始一段时间,张智勇每天都和学生吃住在一起,查看学生的学习生活,掌握第一手资料。</p>
<p> 一连两个星期没有回家,母亲病了,没时间回家看望。为让学生坐在冬暖夏凉的教室里上课,他到襄樊批发一批电扇,自己动手安装,他爬上爬下,累闪了腰。为让学生能喝上开水,他给每个班配备一个茶水保温桶。为让学生能吃上热乎的饭菜,他在食堂一蹲就是几天。学生家长说:学校生活比我们家里还好,价格又不贵,把孩子交给学校,我们放心……</p>
<p> 孩子们进得来、留得住,更要学得好。张智勇日常事物繁杂,但他担任校长以来一直坚持带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讲公开课,指导青年老师成长。2004年他承担国家级课题“全国启发式教学研究”子课题,学校获“全国启发教学先进单位”称号,截止目前,他撰写的论文40余篇在各级刊物发表或获奖。</p>
<p> 作为市优秀教师、市学科带头人,2008年9月,张智勇被区委、区政府评为“襄阳区十佳校长”,2009年3月该中心小学被共青团省委、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称号。</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