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五十多年前,我在天门工作时,曾经历过许多事情,其中两件趣事,令人终生不忘。如今回首,仍历历在目。</p>
<p>1954年长江涨水之后,在天门辖区内的汉江沿线——即从天门罗汉寺至彭市、麻洋镇一段汉江大堤全线“岁修”。</p>
<p>为保障“岁修”大军身体健康,指挥部成立了工地卫生科和工地医院,各区、镇指挥部也都成立了卫生股和医疗队。我作为卢市区工地指挥部卫生股长,带领一批医务人员跟随大军到了工地。</p>
<p>一天晚上,我和王恒山护送病人到岳口——指挥部工地医院住院,等到把病人安置妥当,已是凌晨两点多钟了。</p>
<p>为不误工作,我们急匆匆往回赶路。但因夜雾笼罩,顿即迷失了方向,总在一、两个村子前后左右转来转去。</p>
<p>不得已,只好在一户老乡家的屋檐下蹲着,直到天亮后才赶回住处。</p>
<p>那天晚上又急又怕、又冻又饿、又累又苦,哭笑不得的尴尬情景,至今令人回味不已。</p>
<p>1955年严冬季节,“华严湖工程”开工了。工程竣工后,可通过水路直达武汉。</p>
<p>华严湖指挥部卫生科设在汉川韩集,由时任天门县卫生院协理员的王洪儒任指挥部卫生科长。我和熊济洲、周柏庭要先期到达工地,负责准备工作。</p>
<p>从天门到华严湖,不仅要步行100多里路,而且还要肩挑背扛几大箱药品、器械。</p>
<p>出发那天正下着大雪,当我们进入汉川地带,只见眼前有一条干涸的小河,河上搭着一座小木桥,脚往上一站,小木桥晃动得很厉害。</p>
<p>我们只好走桥下,岂料河床是一片淤泥,一脚下去直陷到膝盖以上,简直到了拔不出来的地步。</p>
<p>在那个风天雪地的郊野,我们用药箱木盖作为“铺垫”,双手按在木盖上用力引体向上,把陷入淤泥的脚慢慢拔出来;再把木盖一块块接起来,人在上面“匍匐式”前进,最后爬到了“胜利的彼岸”,为鏖战华严湖工程立下了“头功”。</p>
<p>后来,“身陷淤泥河”“丑闻”,成了众人捧腹的笑料。</p>
<p>襄城 钱远大</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