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96|回复: 0

保康大果青扦群落探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9 14: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www.xycity.cn/upload/2010/01/19/2999_201001191448211UQui.jpg"></p>
<p>中外专家对保康大果青扦群落进行科学考察</p>
<p><img src="http://www.xycity.cn/upload/2010/01/19/2999_201001191448212Ti91.jpg"></p>
<p>保康大果青扦大树</p>
<p>  □本报通讯员王承鼎文/摄</p>
<p>  2007年1月1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孙宝胜教授再次呼吁:大果青扦正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要保护好它和它的生存环境。</p>
<p>  据孙宝胜教授多年来对大果青扦的调查和实地勘察的结果显示,保康大果青扦分布区域既有大树,又有树苗,其数量比全世界其他地方发现的大果青扦总和还要多。</p>
<p>  保康惊现大果青扦群落</p>
<p>  大果青扦俗称崖杉,云杉属植物,属常绿乔木,是我国特有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之前虽然在河南、陕西、四川、甘肃和湖北其他地区发现过大果青扦,但都属于零星分布,没有发现过群落分布。</p>
<p>  2004年8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的15名专家、教授联合对保康县五道峡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科学考察。他们在海拔1320米的保康县歇马镇施家沟村发现了一片大果青扦群落,面积达1000多亩,总量达5000株。其中,树高30米、胸径0.4米以上的大树有132株。</p>
<p>  专家们一致认为,大果青扦作为野生植物保护中的“旗舰”品种,与崖柏一样,是植物中的“熊猫”。大果青扦群落的发现对植物区系、云杉属的分类、松杉植物的地理等内容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p>
<p>  为了彻底摸清保康大果青扦的起源、形成、分化和植物进化过程,2005年9月,保康县从大果青扦群落中随机抽取了30个大果青扦的样本,送往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请国家专业研究机构对它进行细致的基因分析。</p>
<p>  关注濒临灭绝的大果青扦</p>
<p>  2007年10月7日,孙宝胜教授从网络上了解到保康县歇马镇施家沟村有大果青扦群落后,专门致函保康县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议该局对保康县境内残遗的大果青扦进行保护。</p>
<p>  2008年9月22日,孙宝胜教授专程深入该县施家沟村进行调研。在保康大果青扦群落,孙宝胜教授发现这里居然分布着132株高30米、胸径0.4米以上的大树,树龄1年至300年不等。</p>
<p>  孙宝胜教授非常激动,他反复叮嘱保康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对大果青扦群落的保护,“我对大果青扦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考察,只在秦岭南坡附近的几个县里找到了十余株濒临灭绝的大果青扦,且均是单株生存,树下没有小树苗。”</p>
<p>  保康大果青扦群落是始生种</p>
<p>  自2004年11月开始,保康县林业局以歇马镇施家沟村为中心,设置了21个固定保护圈,开展了定位观测研究,不仅对大果青扦的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而且开展了大果青扦群落的动态研究。</p>
<p>  通过国内顶尖林业专家的持续调查、深入考察,专家们认为:保康县保存的大果青扦群落原生性极强,不是地理替代种而是始生种。其生态与分布具有古老残遗的性质,应属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绝无仅有的、集中连片的喀斯特森林群落,原始而神秘。保康县的原始环境没有发生巨大变化,大果青扦群落表现出分类系统上的孤立性、分布上的特有性、分布区的极度收缩性。</p>
<p>  专家们分析,保康县很有可能是大果青扦的残遗中心。</p>
<p>  各界力量的联合</p>
<p>  2008年9月,上海植物园的王铭亮博士从网络上搜索到保康县发现大果青扦群落的消息后,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资助下,专程走进保康,对大果青扦群落进行了寻访。回到上海后,他将此次“深山惊人之旅”向他的导师张德顺教授进行了专题汇报。</p>
<p>  张德顺教授,是德国著名分类学家、云杉属世界权威彼得史密斯的博士生。由于张德顺教授对云杉属植物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2007年第三届(武汉)世界植物园大会上,他得到了世界各国顶极植物学家们的认可。</p>
<p>  2008年,德国著名植物分类专家丹尼尔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大会上推举张德顺教授成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针叶林物种专家组成员。</p>
<p>  张德顺教授深感大果青扦保护工作意义的重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国际组织的援助,将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同时,他还特别邀请了英国森林委员会高级官员、国际野生动植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克瑞斯和国际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国站项目助理张姣女士,计划了一次中外联合考察,希望掌握更多大果青扦的科研信息,将大果青扦的保护与繁育继续下去。</p>
<p>  专家们的奇妙之旅</p>
<p>  2009年8月12日,英国森林委员会高级官员、国际野生动植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克瑞斯,国际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国站项目助理张姣女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专家张德顺教授等国际著名植物专家长途跋涉,行程15000多公里来到保康县,对世界上罕见的濒危大果青扦群落进行科学考察。</p>
<p>  在施家沟村一处悬崖绝壁上,一片大果青扦群落让英国森林委员会高级官员、国际野生动植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克瑞斯兴奋不已,他一连说了五声“VeryGood”,并不顾自己47岁的年龄,爬向悬崖边一株高度达25米的大果青扦,亲自查看大果青扦的果实形态与特征。</p>
<p>  克瑞斯经过认真鉴定后才慢慢爬下树,他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虽然他爬树时身上多处有擦伤,但他完全不顾,从树上下来后仍继续像寻找珍宝一样,对周围的大果青扦进行取样。</p>
<p>  考察结束时,克瑞斯激动地说:“非常感谢保康人民,让我有了今天的奇妙旅行。当我像猴子一样爬上这棵大树的时候,我非常兴奋。这些古树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人类的共同财富。”</p>
<p>  共同保护大果青扦</p>
<p>  据了解,保康县自2000年10月正式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全县森林覆盖率持续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虽然野生动物的数量、种类同上世纪80年代相比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据多方面的调查情况显示,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没有增加一例。</p>
<p>  关于对大果青扦的保护,克瑞斯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为大果青扦小树苗的生长创造机会,要将大果青扦周围的杂木清理掉。第二,收集大果青扦种子,人工繁殖大果青扦小树苗,把小树苗再次种到合适的林地中,通过种子繁殖增加大果青扦的遗传多样性。第三,鼓动当地老百姓参与到大果青扦的保护与繁育中来,增加当地老百姓的责任感与荣誉感。</p>
<p>  张德顺教授就保护大果青扦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办法:一是采取“自然纪念碑”的保护办法,有一株保护一株。二是要每年进行采种,培养种苗,实行迁地保护。三是对周围的小树苗进行回归引种,扩大种群。</p>
<p>  专家们认为,原始森林是珍稀植物真正得以生存的大环境,原始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就会很难恢复到原始状态。虽然通过封山、育林等办法可以达到局部恢复的目的,但更多的植物失去了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大果青扦群落能否真正绝处逢生,现在还是一个问号。</p>
<p>【打印】【关闭】</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20 11: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