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www.xycity.cn/upload/2010/01/19/2999_201001191448161Jkke.jpg"></p>
<p>王民雄摄</p>
<p>编者按:</p>
<p> 他是一位异乡客,却花费46年的时间,拍摄了上万张与襄樊有关的照片他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襄樊四十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襄樊古城的古韵、古香、古色、古文化明日起,本报将从上万张珍贵照片中选登部分“老照片”,再现当年襄樊的风貌</p>
<p> □本报记者郭秦</p>
<p> 今年71岁高龄的王民雄,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从一所航空学校毕业后,便离开家乡江苏无锡来到襄樊,被分配到原襄樊青山机械厂(现襄樊东风汽车电气有限公司)工作。</p>
<p> 由于他擅长摄影,厂领导将他安排在工会工作。一有空闲,他便穿梭在城市、乡村、山林里,将镜头对准令他痴迷的襄樊古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襄樊的物质条件还很差,街上的商店很少,副食品匮乏,人们买油、买米、买面、买布全都凭票供应。”王民雄说。</p>
<p> 由于当时购买副食品相当困难,大家都偷偷摸摸地找熟人“走后门”。为了买到鸡蛋,王民雄早晨四点钟就要起床,步行到襄阳区双沟镇的农民家悄悄地买回一些鸡蛋。</p>
<p> 有一次,王民雄和朋友一起相约到双沟镇采购鸡蛋时,被当地农贸自由市场的管理人员发现了,该管理人员不仅将已经付钱购买的鸡蛋全部扣了下来,还把他们“赶”回了市区。</p>
<p> 王民雄说:“1975年之前,买东西全部凭票。1975年之后才慢慢变得宽松了,买东西可以用现金直接交易。”</p>
<p> 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也就是在那一年,襄樊市的第一个农贸自由市场在昭明台建成了,老百姓买东西再也不用票了。“当时正值春节前夕,我从农贸自由市场经过,偶见二个人高高兴兴地刚买了鸡、鸭等。当我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时,深感改革开放的好,便马上拿出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王民雄笑着回忆。</p>
<p>【打印】【关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