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 陈凌墨 杨磊 汪亮亮)作为武汉市政协大会的列席代表,武汉市政府参事们纷纷为武汉新目标——建设全国重要中心城市叫好。</p>
<p>昨日,在汉口循礼门饭店政协会议第十九组分会场上,记者采访了这些武汉市政府的高参,他们为武汉的新目标建言献策,激情满怀。</p>
<p>周长城:实现目标,更应有市民幸福感提升</p>
<p>武大社会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周长城教授说,武汉提出“全国重要中心城市”目标,不仅是经济实力的提升,更应有市民幸福感的提升。</p>
<p>他说,中心城市在社会建设上需要更多投入,以人为本,注重每个细节,让老百姓生活更加方便,生活质量更高。比如,政府要研究,多长距离设置斑马线比较合理,让市民过马路更加方便,而不是像现在随意设置栏杆或者随意划斑马线;要研究在一定远的距离有警察巡逻,让市民很方便找到他们。</p>
<p>建设中心城市,还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他说,现在的武汉社会保障还是低水平保障,武汉需要学习香港及国外一些城市,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社会福利和保障。通过这些努力,让市民感觉生活在这座城市很幸福。</p>
<p>叶青:做好“武汉经济协作区”文章</p>
<p>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叶青提出,要把武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中心城市”,要抓两城三优势:即创新之城,创业之城;发挥区位优势、科教优势、产业优势。</p>
<p>他说,建设中心城市,还需要发挥武汉的辐射力,除了做好武汉城市圈的事情之外,还要把“武汉经济协作区”这篇文章做好。</p>
<p>武汉协作区成员共计31个城市,包括武汉、长沙、南昌、黄石、荆州等,总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亿,地跨湘、鄂、赣、豫四省。</p>
<p>叶青说,武汉经济协作区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成效最明显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也是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国第四大经济带。</p>
<p>叶青说,希望武汉经济协作区在武汉的带动下,形成一个大气候。</p>
<p>赵梓森:科技需要转化成经济实力</p>
<p>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赵梓森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为武汉雄心勃勃提出全国重要中心城市目标增添了底气。</p>
<p>示范区的政策将让武汉的科研实力更强,这毋庸置疑。但问题的关键是,科研实力能否在武汉转化成生产力,成为经济实力。过去,武汉存在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在武汉不受重视,却在广州、深圳等地一炮走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现在,武汉要高度重视,制定政策,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产品,转化成生产力,这样,才能真正带动武汉经济实力快速发展。</p>
<p>张进:武汉“中心”应有独特定位</p>
<p>建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张进表示,武汉提出新的目标,凝聚人心,为发展提供了新动力。</p>
<p>他说,武汉有后发优势,沿海一些城市发展早,虽然经济上去了,但也付出了环境资源的代价。国家给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区试验区的名分,也是期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新路。</p>
<p>在他看来,武汉这个“中心”,应该有自己的独特定位。武汉的一大优势是科教优势,和政治与经济中心不同,武汉可以成为新型产业的中心城市。</p>
<p>他强力建议武汉,一定要加快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步伐。最近,建行总部即将在武汉建设除北京、上海之外的灾备中心,总投资50亿至60亿元。武汉可以将银行总部的一些机构引进,形成金融中心格局。</p>
<p>他还特别说,成为中心城市,还有一件事很重要,将民生问题搞好,让市民荷包更暖和。</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