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舟子</p>
<p> 买车本身一个不及物动词,然而,它却有一个不合语法的用法——“被买车”。一个人“被”买车,意指买车完全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他愿。这并不可笑,2009年,中国老百姓在“买车”“买房”“就业”“代表”等不及物动词或者形容词前加上“被”字,此语法看似荒谬,却在一定角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被买房”最大原因是“丈母娘需求”——没有房子,还敢来娶我家女儿?“被买车”与“被买房”不同,“被买车”原因更加复杂,有“朋友”闲聊,有“小康生活”要求,更有所谓“提高生活质量”的诱惑。</p>
<p> 以本人为例,生于上世纪80年代,毕业工作七年有余,工资不高不低,供着房子,养着一个家,有妻有儿,收入和支出处于一个良好平衡点。但从去年开始,周围的朋友、亲戚、同事都在问:什么时候买辆车?现在汽车也不贵,你又是“业内人士”,为啥不买辆车?</p>
<p> 每一次,我都耐心解释,养一辆车每月需要1000元左右,这一数字很尴尬,不多不少,但多这一部分支出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破坏原有平衡点,无形中增加许多压力。不过,被关心得多了,自己甚至在怀疑最初的决定是否正确,进而认真考虑,是不是该买辆车了?——被买车,往往就这么形成了。相信与此相似经历的,不在少数。很无奈,但也很现实。</p>
<p> 当今社会规定了“成家立业”的衡量标准:有房有车。许多年轻人,不得已“被买房”“被买车”。这中间,都没有直接施动者出现,面对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股深不可测的力量,最终呈现却是自愿的现象,如此委屈,可以想象。</p>
<p>【打印】【关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