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news/xwhbyw/../ctdsb/ctdsbsgk/ctdsb04/201001/./W020100113291951678494.jpg"></p>
<p>“堵”已成为武汉城区常态 资料图片</p>
<p>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王孝武 实习生张静 杨伟龙 董书再 王志福 通讯员陶火应)武汉将新建1万套廉租房,新增1万个停车位,百岁以上老人每月将可获500元津贴……昨日,武汉市市长阮成发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郑重承诺,武汉市政府今年将再为市民办十件实事。针对十件实事的具体内容,本报记者和实习生昨日采访了部分市民,并请他们谈了自己的看法。</p>
<p>实事1</p>
<p>组建“市民之家”</p>
<p>内容:将全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市直部门及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服务行业统一搬进“市民之家”,实行“一门式服务”,更好地方便市民和投资者。</p>
<p>黄陂货车司机刘先生:现在到政府部门办事很麻烦要跑很多地方,常常是跑一天也办不完。“市民之家”将会带来很多便利。</p>
<p>实事2</p>
<p>改善出行条件</p>
<p>内容:新辟、调整、优化20条公交线路,更新公交车1000辆;新辟月亮湾至武汉关客运航线,更新客运轮渡船舶10艘;加大公交车、客运轮渡票价刷卡优惠幅度;新增300个服务点,再投放3万辆公共自行车;新建人行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30处以上;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消除中心城区“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现象。</p>
<p>青山新奥依江畔园的何女士:我们小区是新小区,出门乘车首先必须步行15-20分钟到和平大道,很麻烦。</p>
<p>实事3</p>
<p>实施“武汉通”工程</p>
<p>内容:将轨道交通、公交、轮渡、出租车、泊车、供水、供电等15项公共服务收费及商业零售纳入“武汉通”支付范围,实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设立400个“武汉通”充值售卡服务网点。</p>
<p>汉阳雷先生:卡多了钱包塞不下,时间一长还容易丢了,“武汉通”是个好事。</p>
<p>实事4</p>
<p>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p>
<p>内容:新建廉租住房1万套,完成廉租住房配房租赁1万户。新增廉租住房租金补贴1.76万户。</p>
<p>汉口宝丰路赵女士:家里住房要拆迁,就算补助也不够买房子,租房子又租不起,新建廉租住房越多越好。</p>
<p>实事5</p>
<p>老社区提档升级</p>
<p>内容:新增电动垃圾收集车700辆,中心城区全面淘汰垃圾收集人力板车。为30万户老城区居民家庭安装“惠民信箱”。全市658个老城区社区基本实现“路面平、管道畅、楼道亮、环境美”。</p>
<p>汉口利济路吴爹爹:老城区社区物业太随意,垃圾到处都可见。相信提档升级后,面貌会大不一样。</p>
<p>实事6</p>
<p>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p>
<p>内容:解决农村4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600公里通自然村湾水泥路;新建400个“农家店”、853个农家书屋;新改扩建100个农资中心店;改造400个村卫生室;实现全市2087个建制村都有健身设施。</p>
<p>新洲道观河陈女士:好!政府关注农村饮水安全、村卫生室的标准化等也正是农村急需解决的问题。</p>
<p>实事7</p>
<p>改善农村义务教学条件</p>
<p>内容: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小学生和初中生每人每年公用经费分别增加80元和150元,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人每年增加生活费补助300元;新改扩建教师周转房3000套,缓解农村义务教育边远学校教职工住房问题。</p>
<p>江夏区法泗镇杨先生:不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会有更多的农村孩子争相打工,对农村、对我们自己的未来都不利。</p>
<p>实事8</p>
<p>提高“平安武汉”保障水平</p>
<p>内容:增设视频监控设施2.5万个,基本建成全市视频监控体系;新建300个规范警务室和90个流动警务室;设2000个社区邻里守望点。</p>
<p>江岸区某小区叶女士:我们小区曾在不到一个月时间连遭16起盗窃,最严重一次一晚上5户被盗。提高安保水平很有必要。</p>
<p>实事9</p>
<p>改善老年人生活条件</p>
<p>内容:全市百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0元津贴,定期进行体检,开展生日探望、春节慰问等关爱活动;给80岁以上的农村生活困难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的高龄生活津贴;新建市社会福利院综合大楼,对社会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按每张床位2000元给予补贴;每个中心城区新建1家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p>
<p>武昌关南小区郑爹爹:政府福利院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多,要使更多老年人受益。</p>
<p>实事10</p>
<p>关爱残疾人生活</p>
<p>内容:为12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实施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基本建成残疾儿童医疗康复保障服务体系;对600辆公交车实施无障碍改装;再扶持1000户有生产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种养殖生产;建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p>
<p>江汉区孙女士:盲道、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太少了,有些残疾老人因为贫困不能接受白内障手术,这件实事办得好。</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