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17|回复: 0

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 16: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中共谷城县委组织部</p>
<p>  近年来,谷城县委以集体行使初始提名权为核心,以各环节集体决策、全程差额为主线,研究制定了集体提名、逐轮遴选乡镇和县直单位党政正职的具体办法,用规范的制度保证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取得了良好效果。</p>
<p>  一、基本做法</p>
<p>  一是县委全委(扩大)会“海选”提名人选。当乡科级单位党政正职出现空缺时,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组织县“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县委委员、县纪委委员,乡镇、开发区、县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泛开展推荐提名。去年2月,县委拿出2名乡镇党委书记职位,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初始提名推荐,全县符合条件的60多名正副科级干部全部列入推荐名册,参加初始提名的人员达190多人。</p>
<p>  二是县委常委(扩大)会“挑选”考察人选。根据县委全委(扩大)会推荐提名情况,对得票比较集中、超过县委全委(扩大)会应到人数50%的,直接作为该职位的考察对象人选;对得票比较分散的,取得票靠前的前3名作为差额人选,召开由县“四大家”领导成员参加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进行第二次提名推荐。与会人员根据入围人选对个人的基本情况、获得的荣誉、近三年的年度考核结果以及工作业绩等方面的介绍,按每个职位1:2的比例进行无记名投票,依据第二轮推荐结果,确定差额考察人选。</p>
<p>  三是县委常委会“精选”拟任人选。县委派出考察组,对考察人选采取民主测评、个别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全方位了解考察人选各个方面的情况。考察结束后,县委召开常委会,由考察组向县委常委会汇报考察人选的考察情况,与会常委结合考察人选的考察结果、民主测评情况,以及平时的了解,进行充分讨论,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拟任人选。</p>
<p>  四是县委全委会“优选”任用人选。在县委全委会上,组织部门首先向县委全委会介绍拟任人选的基本情况、考察情况及县委常委会票决结果。之后,拟任人选进行竞职演讲,汇报拟任职务的初步打算和想法。在此基础上,与会人员根据其表达能力、工作业绩和现实表现等综合情况,差额票决出正式任用人选。</p>
<p>  二、初步成效</p>
<p>  一是扩大了党内民主。以前选拔干部,提名主要在领导,决定主要在常委会。在集体提名、逐轮遴选中,通过县委全委(扩大)会、常委(扩大)会、常委会、全委会等程序全程票决,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参与选拔干部工作之中,体现了集体行权,扩大了党内民主,真正落实了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p>
<p>  二是改进了用人机制。在集体提名、逐轮遴选中,通过全程差额、全程票决,引进竞争淘汰机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形成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保证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p>
<p>  三是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在集体提名、逐轮遴选中,县委坚持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择优任用,凭真才实学和工作实绩用人,保证了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走上党政主要领导岗位,树立了注重品德、能力、实绩选任干部的良好导向。</p>
<p>  三、几点思考</p>
<p>  一公开选任信息是提高公信度的前提。</p>
<p>  二扩大参与范围是提高公信度的基础。在提名对象上,县委根据选拔职位的岗位特点,只确定相关任职条件和资格,不定框框、不定调调,保证所有符合条件的人选都能纳入选拔视野,保证党员干部有更多的人选可供选择。</p>
<p>  三完善考评办法是提高公信度的重点。在对人选进行考察评价中,县委着力配套相应的考评办法。完善民主测评制度,采取个人述职、领导点评、群众测评的“一述双评”办法,检测干部在群众中的认可度。按照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推行“三考合一”制度,综合运用实绩考核、专项考评、年度考核成果,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综合量化,增强同一职位、不同考察对象之间的可比性,提高了考察结果的准确度。</p>
<p>  四实行差额票决是提高公信度的关键。正是由于实行全程差额,才使集体提名、逐轮遴选工作更有生命力,更富创造力,更具公信力,真正体现了“好中选优”的用人宗旨和“群众公认”的用人标准。</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7 12: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