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www.xycity.cn/upload/2010/01/12/2999_201001121511341449Z.jpg"></p>
<p>孙家栋,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p>
<p> 翻开他的履历,一颗颗璀璨的中国“星”熠熠发光: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他担任工程总师;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他再次挑起工程总设计师重任……11日上午,孙家栋,这位见证了中国卫星第一次和第一百次发射的航天人,在他80岁高龄之际站上了人民大会堂主席台,接受胡锦涛总书记亲手颁发的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证书。</p>
<p> 结缘航天</p>
<p> 腰杆笔直,精神矍铄,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孙家栋带着股军人的硬朗气质。说起最初接触航天,孙家栋觉得是命运的机缘。</p>
<p> 求学时,孙家栋希望成为一名空军军人,到部队不久他就被选派到苏联儒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回国后,孙家栋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导弹研制工作。学了7年飞机,搞了9年导弹,1967年,孙家栋的命运却来了个急转弯——由钱学森亲自点将,38岁的他被任命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p>
<p> 当时,苏联、美国、法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日本也在加快准备,孙家栋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很快他就展现出了自己的战略眼光。根据实际情况,孙家栋大胆对原来的卫星方案进行了简化。他说服一些老专家,去掉了原设计方案中的卫星探测功能,先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在此基础上,再发射有功能的卫星。</p>
<p> 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巨大轰鸣中,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为此,钱学森曾对别人说:“看来,把孙家栋找来还是对的,他的确敢干事,会干事。”“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后,孙家栋就与卫星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数十年,他相继担任了我国第二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等的技术总负责人和总设计师,并参加领导了其他各类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工作。</p>
<p> 2009年4月8日,孙家栋迎来了自己的80大寿。几天后的4月15日,他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指挥的卫星发射任务又一次获得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个航天飞行器,而其中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p>
<p> 为了表彰他在航天领域的突出贡献,1999年,孙家栋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p>
<p> 航天工程的“总总师”</p>
<p> 航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项工程都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应用等几大系统构成,每个系统都设有总师。而孙家栋则被人们尊称为“总总师”。</p>
<p>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并进入静止轨道。但在卫星向定点位置漂移过程中,星上蓄电池发生了预想不到的热失控现象,刚发射成功的卫星危在旦夕。</p>
<p> 孙家栋果断地发出了打破常规的指令:“立即再调5度!”正常情况下,这道指令需要精准确认后,按程序审批签字后才能执行。但情况紧急,各种手续都已经来不及。现场的操作人员为了慎重,临时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草草写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度”的字据要孙家栋签名,孙家栋毅然拿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三个字的分量和风险,犹如战场上的“生死置之度外”,孙家栋的选择没有一丝迟疑,终于令卫星化险为夷。</p>
<p> “在航天工作中,质量是第一位的,哪怕一个极细微的问题也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果。”后来,孙家栋更加精益求精地要求自己、要求身边的人。</p>
<p> 壮心不已</p>
<p> 年逾古稀,孙家栋仍未停止航天之路的探索。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亲自担任总设计师。</p>
<p> 探月工程是中国涉足深空探测的开始,很多新的课题和困难再次摆在了孙家栋面前。“距离远了,我们的无线通讯能不能跟得上?产品的精度、准确性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说起“嫦娥一号”,孙家栋滔滔不绝。</p>
<p> 不知经过多少个昼夜,攻克了许多个难关,孙家栋和他带领的团队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嫦娥一号”卫星终于研制成功了。</p>
<p>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卫星飞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当成功的消息传到指挥控制室,大家欢呼跳跃之时,孙家栋这位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了几乎一生的科学家悄悄背过身子,流下了眼泪……</p>
<p> 现在,已经耄耋之年的孙家栋仍像一颗卫星一样旋转不停。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许多技术决策、指挥和协调工作仍然压在他的肩上。而闲暇时间,他思考最多的也还是卫星应用、天地往返系统、空间资源开发……</p>
<p>【打印】【关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