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92|回复: 0

加快供水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工业园区快速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 13: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本报讯(通讯员翟锦军)从2008年开始,我市经济发展提速,以工业为先导,走工业化强市之路,是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各工业园区建设突飞猛进,基础设施配套也迫在眉睫。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支持园区建设,水务集团近年来不断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地争取和筹措资金,按照全市确定的建设规划,确立了近三年的供水基础设施投资发展计划。</p>
<p>  近三年供水建设发展规划</p>
<p>  “粗略估计,近三年用于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将达到4个亿。襄樊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目前的总资产也才4个多亿,近三年的投入几乎相当于我们过去50年形成资产的总和”。新年伊始,在记者就供水发展专访襄樊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平时,李平指着办公室里满满一面墙的供水规划图,十分激动地告诉记者。</p>
<p>  当谈到4亿元将用在什么地方时,李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深圳工业园区及沿线区域供水设施,近期投资4600万元,全面完成后投资达到1.46亿元。襄城经济开发区(余家湖工业园区)近期投资3200万元,全面建成将投入1.2亿元。从四水厂向余家湖输水工程全部项目投资7553万元。航天航空工业园规划区内全面建成将投入6800万元。</p>
<p>  据介绍,在2008年以前,水务集团每年在供水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约在2000万元左右,但2009年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就达到了5000多万元,后几年将还会增加。</p>
<p>  四亿元将解决什么问题?</p>
<p>  据李平介绍,深圳工业园从8.5平方公里扩展至20平方公里,将作为我市重要的工业基地,该区域以前是没有供水设施的。从2009年,水务集团将第五水厂在邓城大道上的直径1000毫米的输水干管铺设延伸至园区内,全长近20公里。园区内从直径200毫米到600毫米的各种输水支管正按区内道路建设形成供水网络并不断完善其他配套设施。正在云湾建设一座日供水12万吨的加压泵站,目前已完成投资近3000万元,计划在2010年5月1日前完工。整个深圳工业区供水工程全部建成将投入1.46亿元。该项工程不仅能够满足园区供水,还将使沿线区域单位和人民群众受益。</p>
<p>  此外,水务集团远期规划还将在深圳工业园建设一座日供水能力40万吨左右的大型水厂,直接从引丹干渠的三董水库取水,作为襄樊的备用水源水厂。</p>
<p>  余家湖工业园是我市兴建的新型化工建材园区,面积大约在10平方公里。目前,水务集团已租用电厂水厂(供水能力6000吨/日),并铺设园区内部分供水管道,基本满足了当前入驻企业的用水。但随着入驻企业增多和开工生产,仅靠电厂水厂已不能满足用水需求。为此,水务集团正将襄城的第四水厂的输水干管引至园区,中途建一座日输水能力6万吨的加压站,同时为保障供水安全,还将在园区内建设一座近期5万立方米/日,远期10万立方米/日的中型水厂。整个余家湖供水工程投入约在1.9亿元。此项工程建成后,在满足园区用水的基础上,还可解决沿途和欧庙镇用水需求。</p>
<p>  对于航空航天工业园区,已拿出园区供水规划。由于邓城大道、人民西路、春园路等园区外围位置已铺设供水主管线,沿线的工业项目和居民已可用上自来水。下一步,水务集团还将按规划根据道路形成和项目的位置铺设园区内分支管线。此项工程投入大约在6800万元,可完全解决该区域的用水需求。</p>
<p>  现有水厂供水能力富余,为何还要建新水厂?</p>
<p>  李平介绍,市区目前已有五座水厂,日供水能力近百万吨,而全市实际日用水量不到40万吨,利用率仅四成。“既然利用率这么低,为何还要大量投入,特别是斥巨资兴建供水设施?记者问道。</p>
<p>  李平解释说,这个问题一是从供水安全的角度考虑的,是由于供水的不间断性决定的。保证一个区域的供水安全,必须让该区域有两条供水管道,以防一条管道因故不能供水时,可以从另一条管道供水,从这一点出发,水务部门在襄城有二水厂、四水厂并网供水,在樊城有三水厂、五水厂并网供水。同样的道理,需要在深圳工业园和余家湖工业园区兴建水厂,这样一来,这两个工业园就有两条供水管线,一条管线连往园区附近的水厂,一条管线连接主城区的供水管线。另外,当一个水厂取水或者制水系统出现问题或者遭到各种突发事件需要停产时,与其管网相连的其他水厂仍然能满足该区域正常的供水需要。此外,今后在深圳工业园规划兴建水厂,是考虑到一旦汉江水质出现问题,这个水厂还可作为城市供水的备用水源。二是从地理位置的合理布局和供水管网的经济运行的角度考虑的。深圳工业园和余家湖工业园两个区域分别位于城市的东面和南面,离现有城区太远。三是目前投入大量资金主要是用在发展输水管道,解决无水区域的供水,发挥现有水厂的富余能力,在水厂建设投入方面相对较少,兴建现代化新型水厂,采取新工艺新技术,可进一步应对各种复杂变化的新情况,提高供水水质。</p>
<p>  大额建设资金将如何筹集?</p>
<p>  谈到这个问题,李平介绍说,这是个企业目前最困难,最着急,最不容易解决的难题,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多年来,水务集团为了支持城市建设发展,在建设水厂,发展供水基础设施方面已投入了大量资金,2005—2008年四年间,企业固定资产增加近2个亿,而银行贷款已达1.6亿元,企业资产负债已接近46%。近年来,工业结构调整,用水市场持续下滑,企业持续亏损,使企业的后续投资能力大大下降。供水行业的公用性特征和保本微利的水价政策也使企业发展能力显得不足。供水基础设施属大量资金投入,沉淀期长,回收效益慢,使得企业在短期内负担加重,而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效益低下。如果没有其他来源,单靠企业本身是没有办法实现的。那么,是不是没有其他办法呢?李平说,需要积极努力,各个方面支持,才有可能实现。</p>
<p>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投入。2009年,水务集团就积极争取,在市政府、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从国家4万亿拉动内需资金中争取了1200万元建设资金。今后还将积极去争取更多的资金。</p>
<p>  二是争取政策和政府的支持。按照全国其他城市的作法,地方政府是供水企业所有者,也可以说是唯一股东,是出资人和投资人。而供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给予了供水大力支持,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2009年政府投入就增加了3000万元。下一步,在水价调整及相关政策扶持上,水务部门还将积极争取。</p>
<p>  三是靠企业自筹。这个方面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和企业折旧来实现。据介绍,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每年的折旧费大约在1800多万元,近几年来,这些资金约80%都用于供水管网的发展和改造上,其余的20%用于制水厂设备更新改造。今后随着企业资产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好转,投入这方面的资金可能更多一些。</p>
<p>  四是通过其他融资渠道,例如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加快发展区域供水等。</p>
<p>  在结束采访时,李平对记者说,三年投入4个亿,既激动又担忧,无论是工业园区建设还是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都是襄樊经济发展需要,更是这个时代赋予水务集团的使命,困难再大,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努力和争取,为襄樊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6 16: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