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60|回复: 0

这座“桥”该不该收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 13: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xfrb.hj.cn/20100111/RB011106_4.jpg"></p>
<p>  记者 李晟</p>
<p>  “全市的收费站都撤销了,为什么这座再简易不过的桥还在收费?”近日,本报热线接到读者来电反映,襄城区卧龙镇黄河村通往中洲岛的一座桥上,有人在此收取5元至20元不等的过路费,并且没有任何票据。</p>
<p>  村委会:收费是为了修桥</p>
<p>  1月7日,记者在黄河村看到,通往中洲岛的河面上有一座用木板、沙石垒起来的简易桥,桥的宽度只能供一辆小轿车通过。一辆往岛上送水泥的小货车正停在路边,两个村民将水泥往一辆农用车上搬,农用车装满后,另一村民驾驶农用车从桥上开过,将水泥运往岛上。记者看到,一村民将10元钱交到另一村民手中。</p>
<p>  据了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黄河村被汉江一分为二,而连接黄河村与中洲岛之间近300米的村道,每到汛期都会被河水冲毁,岛上2000多名村民外出只能靠一条铁船摆渡,车辆与大型收割设备无法进入岛内。</p>
<p>  黄河村党支部书记杨顺武说,这桥是村民袁红国带头垫资修建的,整个工程耗资2.5万余元,其中袁红国一人垫资近2万元。</p>
<p>  据介绍,过去这里的水并不深,当地村民挽起裤腿就能趟过河,但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河水逐渐变深,每年夏秋季节,只要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八一水库泄洪,这个村道必淹。</p>
<p>  “最初几年村里组织人力、物力修过,但一涨水就把桥给冲没了。村委会资金很有限,每年都要拿出这么多钱修桥实在困难。”杨顺武说,村里跟上级报告过多次,领导也来实地考察过多次,但是一直都没有修。不修,岛上的2000多名村民怎么办?村委会经过多次讨论后决定,从村里找一个带头人,让他来垫资修这桥,再收取一定的过路费作为垫资人的补偿。最终,村民袁红国答应当这个带头人。</p>
<p>  据袁红国介绍,从2000年第一次修桥至今,几乎每年都要修一次,最多一年修过三次。“水小的时候修桥投入的钱少,一年下来基本能收回成本;水大了,桥冲毁得多了,投的钱自然也多,靠过桥费也收不回投资。”袁红国说,来岛上吃饭游玩的车收20元,来拉粮食、送草料的小拖拉机收5块钱。他指着桥面上一截10多米的木枕说,这些木头花费都在上千元。</p>
<p>  村民:没桥怎么过河?</p>
<p>  据杨顺武介绍,去年夏收时突降暴雨,加上上游丹江口水库开闸泄洪,这座连接黄河村与中洲岛的桥被冲毁,村民出行只能靠一条铁船摆渡。“我们出不去也就算了,但是岛上这么多孩子上学出不去,放假也回不来,最急的是车辆和大型收割设备根本无法进入岛上,庄稼只能靠人工收割,眼看着麦子都熟透倒在地里都抢不及收割。”杨顺武说,为了让村民减少点损失,2009年6月3日上午,大伙一起组织了两辆收割机强行从河水中开过去,不想走到一半时,收割机歪倒在河里不能动弹。</p>
<p>  杨顺武拿出一摞照片,照片拍摄的日期是2009年6月,照片上的村民们趟着齐腰深的水,或肩挑背扛或推着小船、竹排,将一袋袋粮食从岛上运过来。</p>
<p>  另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入冬后正是卖玉米的好时机,因为有了这座桥,岛上的村民至少不再为无法把粮食运出去而发愁了。</p>
<p>  “修了这座桥,方便了这么多人,他(指袁红国)收点钱怎么不应该?”在黄河村村民看来,有人愿意为大家做好事,得到回报是理所当然的。</p>
<p>  有关部门:</p>
<p>  个人无权设卡收费</p>
<p>  与村民们的支持相比,袁红国的这种收费行为在法规上却是明令禁止的。市交通局法规科科长肖毅表示,任何个人都无权在生产、生活道路上设卡收费,即使像袁红国修的这种临时便道也不允许。</p>
<p>  法律界人士张国平建议,就目前情况看,解决办法只有由村委会担起这个责任。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同意后,再确定筹资办法。同时,桥的管理者必须是村委会或当地集体经济组织,且收费要报相关部门审查批准。</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6 16: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