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www.xycity.cn/upload/2010/01/11/2999_201001111314011IvCY.jpg"></p>
<p> □本报记者孙修廷</p>
<p> 城市发展了,很多市民有了新房,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把自己关在防盗网内,而减少了与邻居接触的机会。记者从市区多个社区了解到,不少邻里因不相识而闹出笑话,如何让邻里熟悉起来,欢迎读者支招。</p>
<p> 耍心眼开邻居门巧的是撞上邻居</p>
<p> 家住樊城朝虹社区的杨女士搬家都4年了,可连对门邻居都不认识。</p>
<p> 7日晚,杨女士和一个陌生男子一起乘坐电梯,没想到在同一层楼下电梯,杨女士心里怦怦直跳,“难道是跟踪的?”她耍了个心眼,没直接开自己家的门,拐到对门邻居家假装开门。</p>
<p> 结果那男的看傻眼了,掏出钥匙开门,还问:“你是干啥的?”</p>
<p> 杨女士尴尬极了。</p>
<p> 把邻居当劫匪吓得走不动路</p>
<p> 陈女士住在樊城星月社区前进路一小区已有8年了,但与同一个单元的邻居并不熟悉。</p>
<p> 去年12月份一天晚上9时许,她刚进楼门洞,眼睛余光发现一个膀大腰圆的男人跟着她走进单元门。陈女士下意识地夹紧了背包,心想“不会是抢劫的吧!”随着陈女士放慢脚步,后面的男子也放慢了脚步,两人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我当时吓坏了,想实在不行我就猛回身,冲下楼去!”陈女士回忆当时的紧张气氛。</p>
<p> 然而,这时陈女士身后传来了那个男人的声音:“我是6楼的。”陈女士当时一下子靠在了墙上。</p>
<p> 前几天,陈女士从家门出来遇到了6楼邻居,她不好意思地打招呼:“是6楼的大哥吧?”</p>
<p> 早出晚归忙工作忘带钥匙被当贼</p>
<p> 4日晚,家住樊城建新路社区的张大爷好心险些办坏事。</p>
<p> 当晚9时许,张大爷在自家楼下,看到一个不相识的小伙子鬼鬼祟祟在一楼窗口旁东张西望,之后还拿一根杆子伸进窗户挑东西。张大爷心想:“快过年了,这小偷胆子也大了。”他认为年轻人是小偷,于是拿起路边一根木棍朝小伙子打去。小伙子一边躲一边喊:“别误会,我是住在这里的。”</p>
<p> 原来,小伙子住在一楼快5年了,平时工作单位较远,早出晚归,与邻居又不大来往。当晚他回家发现钥匙落在自家窗户前的桌上,所以找了根棍子想把它“钓”出来。</p>
<p> 邻里何苦不打不相识</p>
<p> 邻里之间闹出的笑话,折射出现代城市邻里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住了几年还不知道邻居姓甚名谁。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从过去的弄堂小巷变成现在的高楼大厦,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使得邻居之间交往少了,彼此陌生了。如一旦遇到麻烦事需要人帮忙,首先想到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而不是住得更近的邻居。“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观念逐渐被淡忘了。</p>
<p> 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也说,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其实参加的很多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很少。很多市民都反映,平时工作很忙,没精力和邻居交流。有时候应付办公室的人际关系就够累了,回家没有心思和邻居相处。</p>
<p> 而不少人也表示,现在小区、楼盘很多,关上防盗门,谁也不认识谁。太过热情,人家不理你;主动敲门,又容易吃闭门羹。而“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一法则使得邻里间的鸿沟越来越大。“人生难得一知己,千金难买好邻居”。让我们把邻里节做成品牌,使之成为改善邻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推手。</p>
<p>【打印】【关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