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98|回复: 0

扶贫送温暖“六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 13: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xfrb.hj.cn/20100111/RB011101_10.jpg"></p>
<p>  涂启智</p>
<p>  又到了岁末年初,为了让困难群众过上一个愉快祥和的春节,各级党委、政府都会一如既往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送温暖活动本身是一件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为了将好事办好,送温暖活动应注意“六忌”。</p>
<p>  一忌作秀。送温暖就是把困难群众迫切需要的物品送到他们手中,不少地方却将这项平平常常的工作看成一项重要的政绩工程,送温暖的队伍前呼后拥浩浩荡荡,记者镜头频频对着领导。这种借送温暖张扬政绩的作法,是严重的本末倒置。</p>
<p>  二忌扰民。《南方日报》曾刊登一篇小小说,反映市、县、镇领导去某村慰问走访10户困难群众,三级慰问金共8000元,但村集体招待费和礼品费共花去16830元。这种加重基层负担的“送温暖”只能让群众感到透心凉。</p>
<p>  三忌伤自尊心。贫穷不是一件光荣的事,贫穷会让人自卑。然而,有些媒体热衷于让困难群众在镜头前曝光,强求他们说几句感激的话,在某种程度上伤了困难群众的自尊心。</p>
<p>  四忌模式化。有不少地方习惯于“五斤大米、五斤油、五斤鸡蛋、一块肉”的送温暖方式,这反映了对群众具体困难的陌生或者漠视。其实群众的困难各不相同,有的是缺粮少油,有的是缺衣少被,有的为子女开春上学学费犯愁……对这些情况应作详细了解,优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将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p>
<p>  五忌距离感。如果送温暖的人言语姿态高高在上,服饰光鲜照人,会让群众感到生分,感到怯场,何言感受温暖?我们应入乡随俗,穿着朴素大方,用群众的语言与群众话家常,与群众打成一片。</p>
<p>  六忌目光短视。送温暖活动不能仅仅满足于特定时段,应将扶贫与扶智及扶技能结合起来,引导困难群众制订长远脱贫致富规划,分步实施,从而让他们离富裕的目标更近一些。</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6 02: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