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通讯员 黄斌 记者 严俊杰 刘明 实习生 张宇</p>
<p> 去年2月,我市11家企业被团中央列入全国首批“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这些基地可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生等青年群体提供岗位见习的机会。</p>
<p> 然而,记者近日在对这些创业见习基地采访时发现,尽管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大学生和待业青年对创业见习基地似乎不感兴趣,很少有人主动走进创业见习基地提高自己的本领,以实现成功就业。去年一年,我市仅有495人走进了创业见习基地,与创业见习基地每年可容纳的数字相差甚远。</p>
<p> 如何让见习基地“火”起来,真正达到“提升就业技能,积累创业经验”的目的,成了各个方面正在探索的问题。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企业和一些大学生。</p>
<p> 现状:创业见习基地没有“火”起来</p>
<p> 郝曙光摄影有限公司是最近一批加入“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公司之一。这家摄影公司提供了化妆、摄影、销售、平面设计等20多个见习岗位,然而,见习基地创建2个多月了,却只迎来了2名大学生,而且两人见习时间都没超过3天。</p>
<p> 1月3日下午,在樊城金座大厦7楼襄樊优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内,20多名员工正在办公室里忙碌。这家公司虽然是一家刚刚起步的公司,但却是最早加入“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企业之一。通过见习基地,公司招聘6名优秀员工。</p>
<p> 公司老总曹玉传告诉记者,公司提供了15个见习岗位,涵盖了网页设计、网络维护、程序员、美工等所有IT行业的岗位。尽管通过见习岗位招聘到了6名优秀员工,但对于IT这种热门行业,应聘者和岗位比例太低。他觉得“见习基地不够热”。</p>
<p> 记者随后电话采访了湖北天工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襄樊心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几家提供见习岗位的公司。几家公司负责人都告诉记者,很多大学生常常只打个电话咨询一下就没了下文,还有些人即使到岗见习,也很难熬过见习期。</p>
<p> 记者从团市委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已有43家企业被确定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其中团中央见习基地15家,省级见习基地28家。这些基地每年可为广大青年提供见习岗位679个。据了解,每个岗位的见习期3个月左右。见习期间,企业为见习人员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基本生活补助,并负责对见习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和指导。在同等条件下,企业将优先录用见习人员上岗就业。</p>
<p> 原因:理解不准确 信息不通畅</p>
<p> 创业见习基地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一种选择,为何受到冷遇呢?</p>
<p> “我觉得大学生对创业见习基地的意义理解不准确。”郝曙光摄影有限公司巴黎春天店店长熊小锋认为,既然是到影楼见习,就应该学习了解影楼工作的全部流程,因此,前来见习的大学生必须从最基本的工作开始。然而,前来见习的2名大学生只干了3天就开始闹情绪,一个认为待遇低了,另一个觉得迎宾工作太辛苦。对此,熊小锋也觉得很为难。按照团中央的规定,见习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就行了,他们开出的见习工资为400元,远远超过襄樊215元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p>
<p> 同样是创业起家的曹玉传很能理解现在大学生的心态,他认为很多大学生误解了创业见习基地。“很多人一毕业就想找到待遇好的工作,结果一咨询,发现你提供的岗位只是见习,要不要他还说不定,他当然不愿意。”曹玉传觉得,大学生对见习基地的期望值太高了,没有理解到,见习基地的作用只是搭建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桥梁,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更多的经验。</p>
<p> 来自黄冈市的吕小凡2009年6月毕业于襄樊学院电子信息专业,是留在襄樊优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学生之一。他觉得,见习基地缺少一个沟通平台,各种信息不通畅。他举例说,自己本来想去深圳工作,但因为没有机构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学生和见习基地进行双向沟通和交流,因此他无法查询深圳哪些公司提供见习岗位,也不知道襄樊是否还有其他公司能提供电子信息专业的见习岗位,所以只好留在襄樊从事销售代理工作。好在2个月后,他发现优迅网络符合了他的就业理念,所以留了下来。</p>
<p> 建议:从制度上规范 用特色活动吸引</p>
<p> 如何让见习基地“火”起来,真正帮助大学生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就业能力,为企业选人用人搭建一个平台呢?团市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除了在制度上规范外,必须让基地“动”起来,用各种特色活动吸引见习者。</p>
<p> 团市委青工部部长王洪涛介绍说,以前大学生在选择见习基地时,只能通过当地团市委了解信息,存在一些沟通上的障碍。去年年底,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网站(网址:http://www.jxjd.gqt.org.cn/)正式开通。通过网站,大学生可以查询到全国所有地区提供的见习岗位,而成为见习基地后,企业也能通过网站调阅所有见习大学生的资料,双方在网上互相了解。此外,如果企业在见习期间有违规行为,大学生同样可通过网站投诉。王洪涛称赞这一举措“从制度上对见习基地进行了规范”。</p>
<p> “我们还通过组织过青年企业家宣讲团,把见习基地的老总请到学校,推广这一政策。”王洪涛告诉记者,活动刚举办时,不少高校领导担心学生们会提前离场,希望演讲尽量短。没想到,企业家亲身的创业经历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业激情,第一场演讲就用了3个多小时,几千名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很少有人提前退场。</p>
<p> 虽然一些企业在提供见习岗位时遇到一些障碍,但王洪涛介绍,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在襄樊也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去年,团市委和襄樊小白象商贸有限公司共同开展“见习+创业1+1”结对帮扶活动。活动定期从全市范围内选取20名有志青年,由小白象公司统一进行一周岗前培训,然后再安排到公司相关岗位进行见习,最后再由小白象公司全程辅导,帮助他们自己开店创业。通过这种形式,见习基地成为不少青年的创业起点,仅此一项活动就带动了200多人就业。</p>
<p> 王洪涛告诉记者,“见习+创业1+1”模式在全国尚属首创,得到过团中央的肯定。因此,今年团市委将在其他见习基地复制“见习+创业1+1”模式。此外,去年12月底,“职业经理人挑战赛”工作也已经全面展开,团市委希望通过举办类似的主题活动,能够真正激发青年人的竞争意识和挑战意识,让“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真正发挥作用,为大学生出校门、进社会搭建一个平台。</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