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news/xwhbyw/../ctdsb/ctdsbsgk/ctdsb14/201001/./W020100109326726532273.jpg"></p>
<p>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严珑)近几个月,一则求助信息在网上飞速传播:“清华大学08级学生吴燕,因突发亚急性肝衰竭……目前急需0M血液进行血浆置换才可挽救,但吴燕的血型是被称为‘熊猫血’的Rh阴性O型,非常稀有……您一份心与贡献,可能拯救一个年轻生命!”</p>
<p>大量网友参与到爱心接力之中,不停转载或转发此则信息,还有人呼吁媒体进行援助。然而,两天来记者多方求证,发现这竟是一场骗局。</p>
<p>求证——</p>
<p>清华大学称“查无此人”</p>
<p>该求助信息落款为“清华大学学生会”,并留有一个联系方式:“晏老师1326××××947”。可是,两天来记者40余次拨打该号,不是关机就是无法接通。</p>
<p>前日,记者致电清华大学学生事务管理办公室,一名女性老师查实后回复说,近几个月来,该校也接到大量电话咨询此事,还有许多好心人和企业表示想提供援助,但该校08级学生中并无吴燕此人,网上所讲内容也系捏造。</p>
<p>查询——</p>
<p>求助者身份“千变万化”</p>
<p>通过归属地查询,记者发现求助者手机号属北京。随后记者又在网上搜索,惊讶地发现该号码的所有者“晏老师”还曾化身“厦门市第一医院马医生”、“共青团北京工业大学试验学院委员”、“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华侨二中黄老师”等10余个不同身份,为不同“患者”寻求“熊猫血”。</p>
<p>此外,与该手机号同时出现的还有多个不同手机号,分别归属广东韶关、福建漳州等地,而这些号码所有者在网上的身份与单位也是“千变万化”。记者与其中提及的数家单位联系,发现有的单位查无此人,有的单位根本就子虚乌有。</p>
<p>探究——</p>
<p>发帖者究竟意欲何为</p>
<p>通过两天的求证,记者确定此则求助信息系捏造。那么,发帖者究竟意欲何为呢?</p>
<p>记者发现,所有求助信息均围绕寻血展开,莫非对方是想骗取“熊猫血”?事实上,也有人猜测发帖者可能是想骗“熊猫血友”卖血。不过,武汉血液中心有关负责人认为可能性不大。他说,“熊猫血”虽然很宝贵,但许多城市都有库存,输血患者联系当地血液中心就行了,即使暂时缺血也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从异地血库调血。而且,“熊猫血友”通常与当地血液中心有联系,献血只会通过血液中心进行,不可能去卖血。</p>
<p>近年来,类似虚假求救信息在网上很常见。武汉警方有关人士分析认为,这可能是连环骗局的第一环。他分析说,为不引起市民警惕,现在许多骗局先不直接涉及金钱,而是挖下一个“爱心陷阱”,诱人进去后才原形毕露。他提醒广大市民,遇到网上求助信息当保持冷静。</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