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xfrb.hj.cn/20100107/RB010707_10.jpg"></p>
<p> 龚明俊</p>
<p> 临近岁末,喜得襄樊作者赠书两部:一是散文集《追梦》,著者戴学国;一是襄樊方言集《襄音无改》,著者熊万里。这两本书皆刚出版,尚存墨香,两位都是襄樊人。前者为我师,后者系我友,一师一友,亦师亦友,相距不久各自出书,于我算所遇乐事一件。</p>
<p> 襄樊人写襄樊方言,《襄音无改》可谓原汁原味。书名源自贺知章名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谐成“襄音”,书名一石二鸟。方言词汇千余则,可用丰富、厚实、风趣、短小8个字概括本书特色。词条被分为“时间”、“方位”、“动物”、“日常用品”、“自然农事”等二十余类,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解说一个方言词语,作者或描绘一个生活场景,或精选几句最常用的土话,或就字的音、形、义作简要辨析,不拘一格,言语俏皮。这些厚实的内容,具有浓郁的襄樊特色,上自远古,下至今日,各行各业,不同方言,让人感受到襄樊的悠久与厚重;但作者没有长篇大论,多以二三百字叙之,读起来很轻松,想起来有味道。</p>
<p> 获赠之二是《追梦》,戴学国最初是地理教师,教学认真,教法新颖,我得其实惠。后来他成了园林部门的领导,业余笔耕不止,不过很少投稿。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游山玩水”,系游记;“议论风生”,系杂文;“花木情思”,系花木题材的小品。游记侧重于文化内涵的发掘,议论部分探究生活的本真,花木部分集知识、趣味与才气于一体,最能体现作者的情趣和才情。书中写到不少襄樊和与襄樊有关人事物,比如孟浩然、杜甫,比如襄樊人的生活,比如护城河、习家池和米公祠,虽不及《襄音无改》那般纯粹,而乡情之真之深之美,皆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了。</p>
<p> 正值壮年的戴老师以“追梦”作书名,别有意味。有梦的人生永远是美的,没梦的人生缺乏活力。在繁杂的公务中,他挤出空隙,给“梦”一席安详之地,不正是“追梦”吗?“写作是一个好玩的过程”,戴老师在“后记”中写道,“短文的写作最好玩了,就像玩纸牌,可以快速进行下一盘。”这是“追梦”的文字,是借文字“追梦”人生,可敬可佩!</p>
<p> 两作者皆性情中人,两书皆性情之作。放在一起,如同两位随时在我身边,可与之聊家乡语言,谈山川草木,“襄音无改”,“议论风生”。开着公司的熊万里,担任领导职务的戴老师,他们笔耕不辍,不改书生本色,在文化天地里翱翔着,都在“追梦”,皆为我友,亦为我师。</p>
<p> 看着我收藏的襄樊人的著作,突发“奇想”:不知有无襄樊作者书籍的专卖店或专卖柜之类,该有机构或商家关注本土著作,粗心搜集之后再向社会展览本土出版成果,以让更多的读书人领略“襄音”之美,激发更多的人去“追梦”本土文化。这展览对襄樊文化的发掘与传承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可惜我财力有限,只能空想。</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