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xfrb.hj.cn/20100107/RB010706_6.jpg"></p>
<p> 见习记者 彭艺唯</p>
<p> 去年12月28日,在襄城长青路,市政工人白永红手中的遥控杆动了几下,一只硕大的机械手伸进四五米深的窨井……在市政管理处干了10年,白永红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动一动遥控杆。搁在两年前,她连想都不敢想。</p>
<p> 真正改变市政工人工作的是高志超发明的液压掏挖机。为了造出这台设备,59岁的高志超用了6年时间。</p>
<p> 1980年从部队转业,高志超进了原襄樊磁带厂,干了两年多,厂子倒闭了。他又进了原汽车运输公司,谁知1993年汽车运输公司也倒闭了。广东的战友们得知高志超的困难,把他接了过去。有战友的帮助吃住不愁,可老高过意不去。听朋友说起高品质的香菇在日本能卖到180元一斤,他动起了心思。“襄樊的香菇品质好价格又便宜,出口到日本一定能赚不少。”老高揣着十几万元,从保康进了3000斤干香菇。在深圳改成小包装,空运日本。老高满心欢喜地等着他人生的一次翻盘,一个国际电话打过来,“香菇变质了,泡后粘糊糊的。”</p>
<p> 服装、药材、运输、养殖……那些年,老高做什么赔什么。2000年,老高回到襄樊,一次见几名市政工人拿着竹竿绑的长勺掏窨井。“单凭人力清理窨井又费事,效率又低。要是能造一台设备……”他琢磨起来。</p>
<p> 老高找女儿借了2000块钱到旧货市场买材料,钢材运回来才发现没有工具加工。“那钱是姑娘暑假打工挣的,不能白白扔在水里。”他找到原机箱厂厂长提出,免费打工用以抵消工具使用费用。</p>
<p> 那时一家人的生活全靠300元低保,女儿上大学还是战友资助的。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仅仅懂一些修车原理,但老高坚信实践是最好的老师。2004年7月、8月,为了弄清窨井的尺寸,趁夜色他掀开汉江路一处井盖钻了下去……井盖掀着,旁边还停了一辆自行车,巡逻的警察见状把他“请”进了派出所。</p>
<p> 老高总说自己笨,凡事只能一点一点琢磨。如何保证钢丝绳系的挖斗在工作中不晃动,老高“盯”着塔吊看了8个月。“大夏天,中午别的工人休息,我就骑车子去工地。看了8个月总算是弄明白为什么两根钢丝绳之间要留那么大的距离。”老高从雨伞、塔吊等实物中借鉴经验,问题迎刃而解。</p>
<p> 2006年实验车造了出来,当年10月老高的掏挖机获得了国家专利。去年,市政管理处面向全国招标,没找到比老高的机器性能更完善的。</p>
<p> 如今,老高的志超环卫设备有限公司已卖出10台设备。这位已实现产值200万元的经理,仍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每天骑车从樊城汉江路到位于襄城闸口的工厂……但他坚信自己的专利产品前景广阔。</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