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www.xycity.cn/upload/2010/01/07/2999_201001071400201TRPk.jpg"></p>
<p>李兴昌开心地向记者介绍他的家 本报记者徐勇摄</p>
<p> □本报通讯员陈莎莎 记者徐勇</p>
<p> 没有工作,没有积蓄,没有依靠,有的只是一副病躯和一身债务,是否还能活下去?5年前,面对绝境,李兴昌一脸茫然。</p>
<p> 李兴昌今年36岁,随州人,自小随爷爷长大,15岁来襄樊市投奔其姑父。2004年,他从原襄樊市轴承厂下岗,同年不慎将腿摔断。</p>
<p> 仅有的一万多元“买断金”很快就用光了,姑父和他随州的亲戚筹措了一笔钱,为他进行了手术。虽然没瘫痪,但腿废了,他再也离不开双拐。</p>
<p> 姑父和其他亲戚的家境都不算好,李兴昌也明白长贫难顾,所以不好意思总向他们张嘴。与生存的压力相比,孤独更让他难以忍受。阴冷的出租屋、嘈杂的菜市场,他的全部生活几乎都在这两点之间。不能工作,没有朋友,他觉得自己像一团空气,活着,但又仿佛不存在。“多亏了党的政策好,搁旧社会,我这种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早饿死了,哪能像现在这样,住在这么漂亮的房子里?”6日,李兴昌这样对记者说,他的话里透着喜悦、感激和真诚。</p>
<p> 原来,了解李兴昌的情况后,檀溪社区的工作人员立刻向上反映,低保金、残疾人生活保障金相继到位,而他也成了檀溪社区的重点帮扶对象。去年4月,李兴昌还住进了襄樊市新建的东城逸景廉租房小区。</p>
<p> 虽然李兴昌的新家离檀溪社区很远,但工作人员们依然保持着过去的习惯:帮他领取低保金,送到他家去;定期对他走访慰问,看看他有什么需要。不仅如此,社区里很多热心居民也加入了关心李兴昌的队伍,杨万英、刘立枝两位大妈还时不时到他家“串个远门”。</p>
<p> 去年8月,对生活再次燃起希望的李兴昌又向亲戚们借了些钱,去武汉做了手术。他准备等腿恢复得再好一些,就出去找一份工作,他说:“有好政策在,只要我坚持,路,总会越走越宽。”</p>
<p>【打印】【关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