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本报通讯员刘哲学 记者李静</p>
<p> “这次市政府机构改革,参照了省内一些城市的先进改革经验,但是很多地方独具特色。”6日,市编办副主任方和明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新一轮市政府机构改革的背景、初衷。</p>
<p> 此前,襄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机构设置过多,结构不合理,分工过细”,有些事都在管,有些事都没管;有的部门一个科室就一两个人,不少科室甚至只有一个人。“推行‘大部制’改革刻不容缓。”方和明说。</p>
<p> 要像企业一样讲成本</p>
<p> 此次改革调研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外省、省内其他城市考察,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先后九易其稿,才有了这次市政府机构改革的成熟方案。</p>
<p> 改革的原则是,转变职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审批效率。</p>
<p> 此前,市政府仍然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行政许可和微观管制仍然过多。一些部门习惯于搞审批经济,变相审批;一些部门承担了过多的专业性、技术性事务;一些事业单位承担着行政职能。“襄樊有些民营企业,上面是老总,中间只设总经理办公室,下面就是各车间,运转效率非常高。”方和明说,“政府也要像企业一样,讲成本,讲效率。”</p>
<p> 襄樊特色的机构改革</p>
<p> “此次改革,虽然有借鉴他人之处,但也有不少襄樊特色。”方和明说。“农办、农业局、农机办、农场管理局、农经局职能整合划入农委。”这五个单位的职能和上级对应的话,在省里是农业厅,在国家是农业部。</p>
<p> “文化体育局的文化管理职责、旅游局的职责合并。”为什么在大力发展旅游的时候将旅游局并入其他部门?这是由襄樊特定的文化旅游资源决定的。襄樊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景点,将两者割裂开来,会造成“有说的没看的,有看的没说的”,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会促进襄樊文化、旅游的大发展。</p>
<p> “撤销所有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时代的产物,在国企改革顺利完成后,行业协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p>
<p> 改革还将继续</p>
<p> 据介绍,1993年以来,襄樊共经历了五次机构改革。其中,2002年的机构改革主要是精简编制。在那一次的改革中,行政编制减少了30%,党委序列编制减少了20%,乡镇机构减少了22%。</p>
<p> 2005年的机构改革,对政府部门进行了局部调整,同时根据和上级对应的原则,成立了市商务局。</p>
<p> 方和明说:“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机构改革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而进行的,我们的政府职能在不断调整。”</p>
<p> 据了解,目前,深圳市政府机构只有35个;作为国家政府机构改革试点的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党政部门加起来只有16个。“襄樊的改革是渐进性的、软着陆式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框架还要不断地调整完善。行政体制改革任重道远。”方和明说。</p>
<p>【打印】【关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