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记者 王雪丹 通讯员 秦海波</p>
<p> 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三口之家。丈夫迎河子,妻子杨琴,女儿张宝月。一家人在不断地学习中丰富自我,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学习让他们不断提高,学习成为他们情感互动的纽带,让他们有了更深的默契,学习孕育了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近几年来,这一家人多次被南漳县妇联、县交通局评为“五好家庭”、“文明之家”。</p>
<p> 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在生活中他们相互照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结婚20多年来,几乎没有因为什么事情红过脸,当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交流,实在解决不了的,就把女儿请出来当裁判,通过家庭生活会来解决问题。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同事、亲朋的羡慕和称赞。</p>
<p> 迎河子现任南漳县交通局局长,妻子杨琴在南漳县环保局工作,女儿张宝月在城关实验小学读书。由于工作关系,夫妻二人相约报名参加了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没有门槛、围墙的大学里,圆着自己的大学梦。没有老师的辅导,两个人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啃着一册册自考书,勤奋学习,七年的时间里,两人先后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党政管理专业函授学历和自修秘书专业专科学历。</p>
<p> 迎河子自小喜爱文学,如今在繁忙的工作间隙,迎河子常捧着书津津有味地阅读;在别人沉溺于扑克、麻将、垂钓、打球时,他则时常陶醉在书中。熟悉他的人都称他是知识型、学习型的干部。1999年至2004年期间,迎河子任南漳县板桥镇镇长,久居乡村,使他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有了更深厚的感情,闲暇之时,心情舒畅之际,一有兴致他便提笔作诗,常利用晚上时间创作诗词。用迎河子的话说,就是三天不写不痛快,总觉得有什么事没有做,心里不踏实。几年的执着和积累,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散文诗歌集《高山放歌》、《我心飞翔》、长篇小说《躁动的山乡》等文学作品。为了改变山里人落后僵化的头脑,迎河子申请开通了板桥网站,这在当时是全县第一家乡镇网站。他还创办了个人文学网站和个人博客——《迎河子原创文学网》。学习让他能够勤于思考,善于动笔,经常有散文、诗歌和理论调研文章在报刊、杂志发表。</p>
<p> 学习使杨琴成为单位骨干和贤内助。杨琴原在一家商场工作,调入南漳县环保局工作后,她主要负责全县环境统计工作。面对新业务、新知识和新的工作环境,她深感自己原有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工作需要。为此,这种来自工作的压力转化成了她学习的动力。她挤时间自学。不管白天工作多忙,身体多累,回到家中,处理完家务,她把学习环保业务知识作为自己的首选,由于她努力刻苦,很快熟悉并适应了工作需要,并成为所在科室的骨干,所从事的环境统计工作多次受到省市业务部门的表彰。</p>
<p> 学习成为他们共同的爱好并孕育着和谐的氛围。学习让两人之间多了沟通与交流,算是家庭生活情感互动的纽带,它已经成为这个小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培养小宝月的写作爱好,父亲迎河子常常把自己刚完成的散文、诗歌交给女儿修改,把自己好的建议提出来,同时也会及时发现女儿写作应用不当之处,通过学习交流提高女儿的写作水平。迎河子还常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发孩子,平日在家中做游戏时,嬉笑打闹之时,迎河子总会吟诗一首,来表达自己的欢乐之情。有一次,他与女儿在家里玩“骑马”,兴起之际迎河子当即作诗:“小乖乖骑到我背上来,我愿为你当牛马,把你驮成栋梁材。”女儿听后非常兴奋,并对诗词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现在,张宝月完全成为父亲的小徒弟,兴起之时也会来上两段诗词。在迎河子多年的教育和影响下,宝月已经成为年级和学校的学习、才艺骨干,曾多次参加市、县汇报演出,成为襄樊市“优秀少先队员”。</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