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欣城</p>
<p> 在“一岗难求”的当下,每一个就业岗位都充满残酷的竞争,何况,像电大这样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如此炙手可热的平阳电大法学教师岗位不仅报名者寥寥,而且三名报考者中两人缺考,只剩下校长儿子一人参加笔试、面试。这不是给校长儿子量身定制工作岗位,变着戏法搞权力世袭吗?</p>
<p> 对此,人事部门承认确有此事,早已发现这个问题,但是没有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是不争的事实,对外公开招考的事业单位法学专业岗位只有三个人报名本来已经很蹊跷,三个报名者中竟有两人缺考,莫不是虚构报名信息?如此招考乌龙阵,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对照工作人员对招考规定的解释,电大校长精确制导招聘儿子的用意不言自明。</p>
<p> 事实上,权力世袭、内定人选早已不是新闻,机关事业单位与垄断行业俨然成了权力的家属后院。山东临邑县电业公司职工13岁入编24岁内退;郑州铁路局桥工段接收职工子女要看亲子鉴定;海口市秀英区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对象只限于该区副科级以上干部的配偶和子女,且限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员;河南省农村信用社23岁职工子女拥有41年工龄……就业特权世袭潜规则不胜枚举。</p>
<p> 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普通百姓本来因为出身普通,已经输在起跑线上,校长再变着法子招聘自己的儿子,岂不是渲染身份世袭,让普通百姓距竞争起跑线愈来愈远?</p>
<p> 从根本上讲,要打破权力世袭潜规则,需要创新制度设计,严格问责制度,给脱缰的权力套上法律制度笼头。在“潜规则”根深蒂固,一时难以彻底打破的语境下,把机关事业单位用人情况向社会和盘托出,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公开监督,给舆论监督营造宽松的环境也十分重要。这一点,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也可以找到依据。只有多管齐下,制度具有执行力,才有望砸破权力世袭的人事暗箱。</p>
<p>【打印】【关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