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0105/../../../html/ctdsb/20100105/..\..\..\ctdsb\20100105\m_45高新区_2.jpg"></p>
<p>图为:宋惠民近照</p>
<p>本报记者谢东波 特约记者陈茜</p>
<p>创富心语</p>
<p>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用高新技术和产品主动引领市场,而不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p>
<p>——襄樊宇清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惠民</p>
<p> 煤油灯下熬夜看书</p>
<p> 自学完高中课程</p>
<p> </p>
<p> 1976年,初中毕业的宋惠民,被下放到南漳农村,做了一名下乡知青。</p>
<p>在这里,他一呆就是3年。然而,一直怀揣着大学梦的宋惠民,并没有让光阴虚度。</p>
<p>白天做农活,晚上回来后,他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熬夜看书;在乡下找不到课本,他就利用回襄樊的机会向朋友借;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摘录在笔记本上,一有机会便向别人请教。</p>
<p>3年间,宋惠民凭着顽强的毅力,学完了高中全部课程和大学部分课程。</p>
<p>宋惠民说,这些经历是他的一笔宝贵财富,除了让他积累农业生产知识外,更重要的是磨练了自己的意志。</p>
<p>回到襄樊后,宋惠民在襄轴公司职工大学任教,不甘平庸的他,仍没有忘记学习。</p>
<p>他先后到市广播电视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市委党校、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班学习、进修,凭着勤奋好学,他逐步升任襄轴公司总经理。</p>
<p> 注重技术研发</p>
<p> 产品供不应求</p>
<p>2004年,襄轴公司刚刚改制,因负债累累,银行不愿贷款。时任襄阳轴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宋惠民,顶住重重压力,通过内部集资和配股筹集生产资金,在政府、市经委和高新区管委会的支持下,让企业顺利存活下来。</p>
<p>2006年,襄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政府给出的优惠政策很好,宋惠民看准时机,在高新区开工建设新兴联机械有限公司。与之同时开工的还有其它15家企业。次年5月,新兴联第一个建成投产,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的非标准轴承。</p>
<p>当时襄樊的汽车市场火爆,钢铁、石油等领域的需求也很旺盛,新兴联一投产,产品马上供不应求。</p>
<p>公司刚成立,他就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每年开发出的新产品多达200余种,按照客户的需求设计,新兴联替代了多项国外进口产品。</p>
<p>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依托自主创新,新兴联不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而是用技术和产品主动引导市场。</p>
<p>以往的载重车、工程车上,用的都是传统结构的轴承,其扭距较小,车辆拐弯时很不灵活,使用寿命短。</p>
<p>宋惠民想,要是能开发出一种扭距更大、更方便操作、使用可靠稳定的产品,应该会受到用户欢迎。</p>
<p> 技术实力加魄力</p>
<p> 产品打入国际市场</p>
<p>于是,他把该项目列入公司重点战略项目,专门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和市场调研服务小组,通过2年多的努力,新兴联成功研制出“中重型车用球笼万向联轴器”,其传动效果大大改善,扭距和灵活度也大大提高。该产品后来取得了国家专利,还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奖。</p>
<p>但在最初开拓市场时,不少企业并不买该产品的账。宋惠民说,他向一家东北合资企业推销该产品,尽管价格只有国外产品的1/3,该企业负责人满脸怀疑:“国外企业还差不多,国内企业也能做出这样精密的产品?”</p>
<p>宋惠民提出为该公司提供一批免费产品试用。该公司把新兴联的产品和国外产品同时进行“疲劳试验”——车辆在限定场地内不停地作大角度转弯试验,直到联轴器损坏为止。</p>
<p>结果让这家企业很震惊:当国外产品已经转坏了,新兴联的“球笼万向联轴器”还可以继续使用。</p>
<p>这下,这家企业服了,当即就和新兴联签订了供货合同,并成为新兴联一个重要客户。</p>
<p>凭着“技术引导市场”的实力和气魄,新兴联该产品先后出口到美国、俄罗斯、中东、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50%以上。</p>
<p>宋惠民告诉记者,2009年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新兴联的产品成功地用在了某军车方阵的军车上。</p>
<p> 瞄准新能源汽车</p>
<p> 宇清“遍地开花”</p>
<p>2008年,国家加大对家电一体化扶持力度,看准时机的宋惠民再度出手,在高新区重组特种电机有限公司,成为襄樊仅有的2家特种电机企业之一。</p>
<p>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2009年3月,在市委、市政府打造襄樊新能源汽车基地规划的指引下,宋惠民组建了宇清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主要为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生产动力总成驱动系统。</p>
<p>宋惠民说,目前,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电动自动变速驱动系统”为国内首创,不仅爬坡度高,其综合节油率达60%。该产品已经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同时已申报了国家和国际专利。</p>
<p>据宋惠民介绍,特种电机和宇清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和自动变速驱动系统,已在全国各地装备765辆新能源汽车,占全国新能源客车总量的1/3,装车数量第一。</p>
<p>去年10月,该公司产品装载在7辆纯电动客车上,成功地在唐山曹妃甸“节能减排国际论坛大会”上使用。</p>
<p>目前,该公司成为上海世博会混合动力车电机系统唯一的供应商,其生产的汽车电机成功进入上汽集团,产品将搭载在上海世博会的152辆混合动力客车及60辆纯电动客车上使用。</p>
<p>除了在省外“遍地开花”外,宇清公司生产的电机及自动变速驱动系统,还成功地装配在襄樊企业自主生产的“东风天翼”新能源客车上,于去年12月28日在襄樊公交线路上营运。</p>
<p>依托科技创新,2009年,宋惠民旗下的新兴联和特种电机公司,同时获评“襄樊市2008年度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并已获得多项专利。他说,总公司2009年的产值预计可达2亿元,缴纳税收超过千万元。</p>
<p> 产学研结合</p>
<p> 技术创新无止境</p>
<p>采访中,宋惠民一直向记者强调,只有用高新技术引领市场,保证产品质量,才能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p>
<p>宋惠民告诉记者,自己旗下的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企业每年在科研上的投入经费,占到销售收入的6%以上。</p>
<p>此外,宋惠民还通过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他笑着对记者说:“特种电机和宇清都是产学研的成果呢。”</p>
<p>宋惠民不仅自己爱学习,他对团队的要求也很高。他说,公司每年初就会预算好培训经费,给员工下达年度学习计划,并安排好管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地点、培训时间。“近两三年来,我们公司的中层以上管理干部都拿到了中国企业联合会职业经理人认证证书呢!”宋惠民颇为自豪地说,这在本地企业中并不多见。</p>
<p>2008年,宋惠民参加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国学班,他说,国学博大精深,强调以人为本,它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增强与人打交道的能力。</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