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本报讯(通讯员崔海晗 冯道新 向志衡)新年伊始,走进襄阳区各工业企业,处处可见繁忙有序的生产景象,工业生产形势呈现出一片红红火火的发展势头。2009年,襄阳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搭建发展平台,推动经济发展提速提质。据统计,预计2009年襄阳区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将达到120亿元以上;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可达6400元。</p>
<p> 扩大集群优势,壮大产业规模。襄阳区加快产业升级和集聚步伐,引导传统产业靠科技转型、同类企业向园区转移、中小企业向支柱产业转轨,依托科技创新和集群化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机电汽配、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和现代物流服务业三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该区通过召开银企对接会等措施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造就辐射力强的产业集群,形成核心竞争力。该区重点依托东风公司襄樊基地抓配套,快速做大机电汽配产业,全区机电汽配企业达到11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家,有60%的企业与东风公司建立了紧密的配套关系,机电汽配产业产值全年可达到50亿元;该区依托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的优势,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做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引龙头、建基地、扩规模,延伸产业链,已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680家,规模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家,农副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该区还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做强现代物流服务业,着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现已形成光彩、天润等各具特色的物流市场。全区物流企业发展到60余家,个体经营户3000多家,物流服务业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p>
<p> 扩放招商效应,借外力促发展。襄阳区立足扩大经济总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大企业,发展大项目,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产业重点区聚集,不断扩张优势产业规模。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工业企业200多家,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025家,新增规模企业55家,总数达到166家。该区优化投资创业环境,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推进引资项目向园区集聚化发展;该区还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围绕产业抓好招商引资,突出机电汽配等主导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截至去年11月底,该区新建、续建项目156个,总投资1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达30多亿元。同时,该区还培育梯队抓好企业成长,对产值在300万元至500万元的潜力企业,从融资、技改等方面予以扶持,促其成长为规模企业;对产值在300万元以下的企业,建立储备数据库,重点引导。</p>
<p> 扩展产品市场,拓宽销售渠道。襄阳区通过保重点企业稳定增长、保现有市场、积极开拓新市场等措施,引导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柳编工艺制品、汽车配件等优势行业不断拓宽进出口贸易的范围和市场空间;组织全区现有备案登记的22家外贸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展会,把获权企业和有出口潜力的企业全部推向国际市场,增加国际市场出口份额,建立和完善境外营销网络。同时针对贸易形势,大力开拓新的进出口市场,从传统的我国香港、韩国等周边市场拓展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以及东欧、南美、东南亚等较大范围的国际市场,其中对韩贸易出口稳定,襄阳三珍有限公司、襄阳进出口公司、程河柳编工艺品公司等5家企业每年对韩出口创汇总额逾500万美元。</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