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www.xycity.cn/upload/2009/12/30/2999_200912301517121YjQR.jpg"></p>
<p>(资料图片)</p>
<p> □冯莹雅</p>
<p> 如今,托管儿童越来越多,孩子因为与父母见面少,亲情淡化,逐渐产生沟通障碍。如何改善父母与托管儿童之间的关系?教育专家、心理专家都认为,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p>
<p> 专家认为,托管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除了社会保障系统要跟进外,父母更应该努力做到尽心尽力,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创造一切条件与孩子沟通。</p>
<p> 在沟通方式上,要做到“即使不能见人,也要能闻其声”。如今,通讯方式多种多样,经常通电话是最有效可行的办法。还有一种间接的沟通方式,由委托管理者比如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通过一些间接方式,帮助孩子与其父母沟通。比如经常在孩子面前提到其父母,多介绍一些他们的近况,让其在孩子心里烙下印记;经常性让孩子与其父母主动通电话,并让孩子经常看看父母的照片。</p>
<p> 家庭条件优越,因工作忙或因特殊工作不得不与孩子分开,这样的父母有经济能力为孩子选择委托管理对象,所以,要尽量选择好的教育机构、教育部门或者具有高素质、真正能信赖的对象予以托管。如果条件允许,使用可以随时随地与孩子视频沟通的3G手机、网络视频,都是行之有效加强沟通的办法。</p>
<p> 专家建议,所有的父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一定要排除万难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也要尽可能等孩子大一些再离开。</p>
<p> 心理专家将托管孩子分为两类,以农村和城市区分。针对不同的孩子,父母可以掌握不同的沟通方法。</p>
<p> 农村儿童一般被托管给祖父母。在通讯不方便的情况下,这些孩子容易与父母产生隔阂,又因为老人在知识上的局限,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与他们没有更多的情感交流,满足不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所以,他们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心理专家建议,这些孩子的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与孩子见面,尤其是在过年过节时,孩子对亲情的渴望会加倍。除此之外,不能打电话的,也要尽可能写信,与孩子进行沟通,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p>
<p> 一些城市的年轻父母,由于工作忙将孩子送进托管班,或请钟点工,或将孩子交给老人代管,这种家庭的孩子容易因溺爱而放纵。</p>
<p> 专家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城里托管孩子,父母应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对低龄孩子,父母可从肢体上给予安抚。此外,做父母的应与委托管理者在教育方式上达成一致,定下规矩。教育方式不一致,会加深孩子对父母的陌生感和排斥感,沟通障碍也会随之加大。对于年龄大一些的托管孩子,父母要尽可能地成为他的朋友,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艰辛与无奈,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将他托管。</p>
<p>【打印】【关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