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25|回复: 0

放下钢枪他扛起了锄头 ——记复员军人张海红的创业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0 15: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本报通讯员陈剑 记者徐勇</p>
<p>  1993年,是张海红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从部队复员的他有两个选择:是去市区一机关单位工作,或是自己创业。最终,他出人意料地选择回家乡襄城区欧庙镇当起了农民。16年后,他愈发肯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因为在他的带领下,不少乡亲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p>
<p>  在张海红看来,之所以当上农民,其实是个性使然。那年他复员回家后,发现欧庙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不错,尤其是独特的沙性土壤特别适合种植优质蔬菜。而当时乡亲们还在种植低产量农作物,最多只能赚点小钱,更别说增收致富了。胆子大、脑子活的张海红觉得这是一个机遇,更是个挑战,于是他回到欧庙,当起了一名种胡萝卜的农民。</p>
<p>  1994年3月,张海红东借西挪筹措了20余万元,在欧庙镇曾垴村建立了一个胡萝卜加工收购点,同时为村民示范种植胡萝卜。但因为他对市场不熟悉,加之引种不合适、经营管理不到位,胡萝卜种植、销售情况都不好。到1997年,他不但没赚到钱,反而还将家里的收入也贴进去。家人和亲友对此都不理解,纷纷劝他不要再搞胡萝卜种植、销售了。</p>
<p>  随后,张海红外出打工。2000年初,他带着打工挣到的80万元现金回到襄樊,再次开始了蔬菜种植事业。吸取了之前失败的经验,张海红一边报名参加了农校函授班,学习蔬菜种植技术,了解蔬菜出口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又请教市、区农技专家,并自费到山东等地走访种植能手。工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张海红已经摸索掌握了一套科学的种植技术,终于种出优质高产的蔬菜。</p>
<p>  2004年,张海红的胡萝卜种植基地产销两旺,并第一次出口到韩国。当年,他就获利5万多元。次年,张海红又注册成立了襄樊森菁蔬菜进出口有限公司,并在原有基础上,将蔬菜种植基地扩大到500多亩,购置了清洗、去泥、套膜等精细包装机械设备。</p>
<p>  2007年,张海红又联合100多家蔬菜种植大户,成立了海红蔬菜专业合作社,将蔬菜种植基地扩大到700亩。在他的带动下,全镇13个行政村、1000余户农民加入了种植优质蔬菜的队伍,种植面积增加到5000余亩,亩产达到4000公斤,胡萝卜产、供、销一条龙,初具产业规模。</p>
<p>  2007年和2008年,他先后两次出资9万多元,带领康湾、曾垴村、石湾等6个村的17个种植大户到山东青州、寿光、菏泽等地学习胡萝卜种植技术,考察蔬菜出口市场,带动周边乡镇的很多农户走上了种植胡萝卜的发家致富之路。</p>
<p>【打印】【关闭】</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9 09: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