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本报讯(通讯员牛合群 乔保良 记者刘明)12月29日,由枣阳市实验中学数学名师万古平主讲的《图形的全等》,通过网络课堂,使远在枣南山区的清潭中学、平林中学等九年级1000多名师生共同享受“教学美餐”。</p>
<p> 与此同时,由枣阳市教研室召集开展的北片语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在鹿头镇中心小学举行。来自新市、太平等镇的4所学校教师以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为例进行专题研讨。该市教研室为加强镇际间教研合作、交流与同步提高,将全市各镇(校)按区域分为五片,建立片区联谊教研活动机制。</p>
<p> 今年以来,针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够均衡问题,枣阳市立足教育实际,立足群众期盼,积极探索推广“1+X”大校区办学模式,让该市学生“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该市在城区率先推广这一办学模式,即一所优质学校帮扶两所或两所以上薄弱学校,统一交流干部教师,统一开展教学教研,统一资金使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截至目前,城区已有19所学校互结对子,互促共进,保证了广大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该市第一实验小学老师刘顺举被交流到北城办事处南园社区小学任一年级班主任、数学教研组组长,他通过开展领教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基层学校太需要我们的新教研啦!”</p>
<p> 在试点成功经验基础上,枣阳市将“1+X”大校区办学模式向镇(办、区)中心学校逐步推广,中心学校再向周边学校延伸,同时利用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手段,使不同地区的师生共享先进教育资源。今秋大校区办学模式推广以来,全市薄弱学校招生数量同比增加了28%以上,优质学校班级人数也由原来的一个班八九十人甚至上百人向小班化教学推进,平均达到45人,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教师的精心辅导。</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