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特约记者刘春斌)天门市张港镇白果树村有300余农民在新加坡“打洋工”,每人每年可给家里寄回6万余元,全年全村“打洋工”收入达2000余万元。</p>
<p>昨日,记者在白果树村见到了刚从新加坡回来的村民杨清武。他是1998年该村首批赴新打工的村民。</p>
<p>他说,新加坡每年至少有200多天有雨,他们经常冒雨作业,因为能吃苦,干活也认真,所以在同一工地,中国工人所负责的工程总是比其它工程速度快、质量高。10年来,仅在当地打工的白果树村人,已由38人增加到300多人。“在新加坡没有异国他乡的感觉。”杨清武说,首先是语言没有障碍,汉语已是当地的主要语种,自己带炊事员,照样吃的是家乡菜,每天还能上网与家人视频。</p>
<p>留守家属朱艳群说,老公彭建军“打洋工”已10年,只回家过5次,孩子老人都是她在家操持,这种两地生活也习惯了。10年来,她几乎每天都打电话或上网,互联网成为夫妻情感交流的桥梁。</p>
<p>如今,村镇领导为了支持村民“打洋工”,每年都去北京为争取名额奔走,每次北京培训村支书都全程陪同,直到将合格村民送上飞机。</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