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本报讯(通讯员许东民 于宏斌)12月23日,老河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桥梁看望了湖北大越调伴奏乐器制作工艺的传承人刘金柱老先生,并送上了慰问金。</p>
<p> 据鄂北地方县志记载:“民多秦音,俗尚楚歌”。“楚歌”即“湖北大越调”,经历史演变逐渐在老河口一带生根。解放前,光化县顺发剧院是“湖北大越调”经年活动场所。1956年11月,老河口马岗大越调业余剧团的剧目《送戏》参加全省会演获奖,被正式命名为“湖北大越调”。目前此剧种全国仅剩此一家,成为我国民间戏曲艺术的一朵奇葩。刘金柱老先生已经77岁高龄,是原老河口市家具厂退休技工,擅长制作各种类型的乐器,熟练掌握着“湖北大越调”主伴奏乐器——“四匹弦”的制作工艺。</p>
<p> 为了有效保护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濒临消失的“湖北大越调”抢救保护起来,老河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经着手对与“湖北大越调”相关的老艺人进行走访,抢救录制唱腔,挖掘整理乐谱等资料,并积极申报将“湖北大越调”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