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本报通讯员刘伯龙 记者陈霜</p>
<p> 从1984年至2009年,肖世乐从谷城县府街邮政所一共寄出了100封信。25年来,信件的收件方一直都是同一个“人”——中共襄城区檀溪街道办事处虎头山社区孙家冲党总支。“要是不向党组织汇报自己最近的生活、思想,我就觉得少点什么。”肖世乐今年已有80岁高龄,老人1949年入伍,1984年离休。由于老伴在谷城工作,肖世乐就把家从市区搬到了谷城,然而他的党组织关系一直留在孙家冲党总支。</p>
<p> 1984年,孙家冲党总支收到了肖世乐的第一封邮寄来的“思想汇报”。得知消息的人们,有的觉得很吃惊:“人都搬到谷城住了,还寄信来?”有的难以理解:“老肖只是一时新鲜吧,等适应谷城的生活了,保准不会再写了。”然而,肖世乐坚持写了25年。</p>
<p> 作为离休干部,肖世乐的医疗、住院费用可实报实销,但他总在“汇报”中表示,自己一直在加强身体锻炼,“我的身体好了,就能少进医院,少花国家的钱”。2006年4月,肖世乐捡到了两块手表,他把手表立刻交给有关工作人员;一辆车深夜偷盗垃圾,肖世乐发现后,自己将垃圾清除;下雪了,老人起个大早,在小区里铲出一条路;邻居郑老师要到银行取款,肖世乐“自告奋勇”地陪他去,理由是:“多一个人就多一些安全感。”</p>
<p> 25年来,每一封寄给党组织的信中,都记录了这位老人生活、思想的点点滴滴。谷城县府街邮政所的同志们很纳闷:这个老大爷怎么有那么多的信要写?当得知肖世乐是每季度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情况时,都竖起了大拇指。“百封信件承载了一个老党员的赤子之心。”昨日,虎头山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辖区内宣传肖世乐的事迹,希望更多的人向他学习,无论在哪儿,都无愧党员本色。</p>
<p>【打印】【关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