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散文章俊</p>
<p> 劈甘蔗,不知道在你的家乡有没有见过,在我儿时的乡村,它可是春节期间的一大景观,是那时贫乏的精神生活中的一个乐事。</p>
<p> 小时候的家乡,现在常吃的这种粗壮的紫皮甘蔗极少见,那时几乎全是皮上沾着一薄层白脯的青皮细甘蔗。正月里甘蔗摊前,三两个青年小伙儿神聊海侃之际突然来了兴致,当即摩拳擦掌地从甘蔗摊上抽出一根来,再以某种方式决定顺序,就开始了PK。劈甘蔗的刀不似菜刀,更像西瓜刀,窄窄长长的;借几块砖头或一把椅子垫脚站上去,屏气凝神,拇指在甘蔗顶端轻点;及稳,刀背轻悄搁上甘蔗端头,如弓箭在手蓄势待发;刀光一闪,迅雷不及掩耳“嚓”地一下,一溜儿甘蔗皮落地。当然是越长越好啦,劈下得越长,那握刀者越是洋洋自得。劈了多长就将甘蔗截去好长,余下的,下一个继续。若遇高手,有一刀劈到底的,当然极是漂亮,博得满场惊叹和喝彩。不济的,虚晃一刀,甘蔗毫厘未损,周遭一遍惋惜之声。还有的擦下一丁点的皮,但也要沿着擦痕切下那算盘珠大小的一截,显得小里小气,但可以原谅呀,因为有时就巧得很,往往就差别这一点定输赢呢。</p>
<p> 有刀法了得的,恃才傲物艺高人胆大,就一人对两人或者三人。有的还专去拣那弯腰弓背的甘蔗来劈,仿佛那样才更显乘手。甘蔗底有根须如缕缠绕,益于站稳,却不利于劈开,这高手拎了甘蔗过来第一个举动就是将根须悉数削尽,仿佛真是要一刀劈到底的,露出一付胜券在握,志在必得的架势。</p>
<p> 有时一根甘蔗那三两个人劈了一轮又一轮,还未短下去多少,那就要打一场持久战了,当然是悬念跌起,也可能会有精彩纷呈。</p>
<p> 而有时一根甘蔗一会就完结了,速战速决。各自将自己刚才截下的战果一节接一节地摆在地上比长短,长者为胜,甘蔗自己吃掉,短者为负,为甘蔗掏钱,一段战事结束。若意兴尚酣,就立马再去抽一根过来继续,观者里一层外一层的往往更众,且一个个也是议论纷纷兴味盎然。</p>
<p> 我们小孩子,这个时候只有围观的份儿。围观的一个景致就是有人哄抢捡拾劈下的甘蔗皮吃,那往往是些个拖着鼻涕的小男孩,他们总是钻进圈子里站到最前沿,支着胳膊肘儿你挤我搡,做出随时扑出一马当先的架势。劈下的,有时是皮,有时可就是剖开的半拉甘蔗。我也屏住呼吸,为自己稍为亲近的一方暗暗鼓劲。本族的大哥哥,常赐一两截切下的甘蔗给我。围观,除了凑热闹看过程的精彩,在结束之时还可以分得一瓢羹,对年幼的孩子们来说,这想必就是围观的最大意义之所在了。</p>
<p> 并不是没有甘蔗吃。每年过年,家里都要买上一两捆的甘蔗,我可以随时抽一根出来吃,但这样似乎不及那一截截劈下的甘蔗有味。有时大人不在家,我来了兴趣就在屋后一个人劈着玩练习功夫,或者约了同伴一起劈。曾与两个小伙伴在邻家的围墙后,将一根甘蔗从下午劈到天黑,点了油灯去,俯趴在地上,只缘心系那未竞的半尺多长的一截甘蔗。有大人微嗔:小鬼们!甘蔗被劈得七零八落的,上面又沾上了泥巴和铁锈味,还有什么好吃!唔,大人们哪里体会得到这其中的乐趣?</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