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回忆宋安慧</p>
<p> 习惯了在满屋亮亮的灯光下,听着电脑里播放的音乐,心情爽怡的拿着抹布在每个房间穿行,自然、随心、无欲、飘飘然随着心情四处“洗涮涮”,其舒适、恬静无以言表。</p>
<p> 然而,突然,来不及反应,视线中一片漆黑,悠然的心情一下子跌入万丈谷底,只得在茫然一片的黑暗里,静坐,等待,卫生打扫不成了,网上优美的音乐听不见了,自己喜欢的电视也看不成了,连行动都如此不便,只得如盲人般起身,随印象摸索着熟悉的方向前行,找到了手机,点击了重新给我带来光明的背景灯。小小的光亮驱散了一些黑暗,然而,犹如萤火虫似的微弱的亮光与先前明亮夺目、温暖四射的感觉大相径庭,我的心,如此烦躁,仿佛回到了好多年以前。</p>
<p> 我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因为父亲在火力发电厂工作,出生的时候我们家是有电灯的。想起孩童时的记忆,很多都已经泛白,模糊不清了,只记得家里的那几盏灯泡散发着橘色的灯光,伴随我过了一些橘子般的香甜的日子后,悄然退役,藏在了家里的某个角落,布满了厚厚的历史的灰尘。</p>
<p> 思绪徐徐拉开,稍大一些,家里有了盏长长的日光灯,白白的,比普通灯泡要亮很多,家里的开关都换成按钮式的了。可我并不太喜欢客厅里唯一的那盏日光灯,因为很多时候开灯的时候,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一闪一闪,要过一会儿才会亮起来,爸爸说这是因为电压不稳。也会经常停电。</p>
<p> 有时晚上,我会尽情的在明亮的灯光下看书、写字,作业完成后,再拿起自己喜爱的小人书、《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等,细细品读,遨游其中。突然,父亲洪亮的声音传入我的耳膜:“熄灯!睡觉!这么晚还看书,要多少电钱啊,晓不晓得?”我嘴里答应着:“好,好!”可是还是不肯放下心爱的书籍,还想多看一会儿,又过了一会儿,父亲越来越响的嗓门再次亮起,“你到底听见没有?还在看什么呀,关灯!”迫于父亲的威慑,我只得乖乖的关了灯,听见父亲伴着吧嗒吧嗒的脚步声回屋,关门声,熄灯声响起,过了一会儿,我又蹑手蹑脚、轻轻的、悄悄的拉亮了灯。</p>
<p> 每到交电费的日子,父亲总是阴沉着一张脸,“丫头片子不懂事,半夜三更看书,要交这么多电费!唉!”重重的叹息声如棒槌一样,声声敲打在我柔软易感的心上,作为“半边户”(父母只有一方有工作)的家庭,一家五口全靠父亲的微薄工资生活是不行的,还得利用业余时间白天顶着太阳,晚上顶着月亮帮妈妈做些小生意,童年的我欢乐太少,苦涩太多。</p>
<p> 1983年,厂里买了第一台“熊猫牌”黑白电视机,全厂的人每晚都到篮球场集合看电视,那时正放《射雕英雄传》,一大群人挤在一起,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一起品味,一起欢喜,一起忧,我心想,电真是神奇啊,有了电,多好啊!</p>
<p> 随着我的一天天长大,我们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家里的电器与日俱增,电视、电脑、洗衣机、电冰箱、空调、饮水机……已在寻常百姓家安家落户。如今,什么都离不开电……我正寻思着,电来了,透过窗户,放眼城市的夜晚,闪烁的霓虹灯就像夜的眼睛,渲染出浪漫、缤纷的美。再看家里,庄重、明亮的吊灯使客厅通透、明快、大方;柔和、明亮的白炽灯使书房恬淡、宁静;吸顶灯、床头灯混合使用,使卧室营造出温馨、浪漫、美好的情调……电,装扮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的质量,使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精彩,一天比一天舒适,一天比一天丰富!</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