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874|回复: 1

封杀“超女”利国利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7 18: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日前已经下达了指令,新规定限制了“超级女声”在其出品方湖南电视台所在的湖南省以外播出,并要求所有参赛选手年龄必须超过18岁。规定还要求评委点评时不搞令参赛选手难堪的责难,播出的节目要力戒庸俗、低俗的现象。据Nielsen Media Research的调查,“超级女声”选赛最后一轮在北京和上海的收视率高达25%以上。这一节目之所以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是因为它助长了一夜成名的风气,客观上在鼓励10几万参赛选手逃避学习、尝试其他机会。此外,它允许年轻人通过手机为选手投票,主持人也经常对参赛选手指指点点。</P>
<>       在第三届“超级女声”即将拉开帷幕之际,新规定无异于给了主办方当头一棒。</P>
<>       与此同时,新闻出版总署正在颁布一系列规定,使网络游戏正在进入由身份证验证的时代,以遏止由网游泛滥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P>
<>       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定,来的及时!让人看到了年轻一代的希望。</P>
<>       “超级女声”并非是湖南电视台的创新,而是模仿在美国风靡一时的电视节目“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往期的节目使湖南电视台名声鹊起,赞助方蒙牛乳业赚取利益超过三亿(2005年上半年,“酸酸乳”在全国的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0%,2005年全年销售收入可达25亿元。按照液态奶平均毛利率22%推算,该企业由此赚取的毛利润至少为 5.5亿元。),短信支持企业掌上灵通也获得了三百万美元的收入。受“超级女声”的刺激,中央电视台也拉下了正统的遮羞布,推出了“梦想中国”等对应的节目以获取利润,不由此衍生出最受社会诟病的事件----“春晚”利用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以给大熊猫命名的方式牟利超过一亿元。</P>
<P>       如果“超级女声”仅仅是让这些占用着官方给予的垄断资源机构获得暴利,也许不会受到政府的如此关注,毕竟同样以垄断权力获得利益的行业众多,包括但不仅限于电力、通信、铁路等等。但从来没有一个类似的行业把社会推向了未来的发展危机</P>
<P>。       如果说新闻报道中那个为参加“超级女声”而减肥中活活饿死的20岁少女只是个案的话,“超级女生”对参赛、观看转播的青少年心理摧残则是一次登峰造极的普遍性教育了。</P>
<P>       回顾一下这些经典的《超级女声》评委语录吧------  </P>
<P>     “跑调了!你真不知道你跑调了吗?” <BR>    “嗨,你跳的是第几套广播体操?” <BR>    “你连基本的音乐素质都不具备!” <BR>    “行了,别唱了,明年再来吧!” <BR>    “把民歌都给糟蹋了。” <BR>    “你唱歌和你说话一样做作。” <BR>    “你的牙齿有问题吗?干吗字都咬不清楚?” <BR>    “好好学习,前途无量;要想唱歌,死路一条。” <BR>    “你以后穿得规矩点,好不好!你是不是该考虑减肥?” <BR>    “腰长腿短,你不适合穿这种衣服。” <BR>    “啊……逃啊!(做捂耳朵状)” <BR>    “别吓着后面的选手了” <BR>    “你忘了带一件东西,你忘了带调门了。” <BR>    “你这是在唱歌吗?你是在作秀呢!” <BR>    “别人唱歌是偶尔跑调,你唱歌是偶尔不跑调!” <BR>    “谁叫你这么穿的,你这么穿:俗气!” <BR>    “你唱了吗?我以为你是在说话呢!” <BR>    “你以前是干什么的,什么?是美容美发的?那好,你继续去做美容美发吧。” <BR>    “花钱学声乐在你有些浪费。” <BR>    “你全身都在抖,裙子也不例外,很冷吗?” <BR>    “你年纪不大,却好像怨妇一样!” <BR>    “南京选手的心理素质太好了,怎么说都不会哭。”<BR>         ......     在我们这样一个以含蓄为传统的国度里,上面这些不留情面的当面挖苦的刺激程度可想而知。尤其把这样的过程放在了电视上,尤其是对面的双方是戴着墨镜面无表情的评委和手足无措的花季少女们。 <BR>   <BR>  很多支持和赞同这些想唱就唱的成年人都直言不诲地承认,自己更爱看它的“海选”直播。因为她(他)们可以在成群结队的“丢丑”大军的表演里寻到开心。而评委们的尖酸刻薄更是节目里的一道开胃佐料,在自愿“现丑”“现演”与自愿收看之间,大家各得其所。</P>
<P>       但是中国的电视节目并没有分级制度,中国完全缺乏保护未成年人的法规条例,主办方湖南电视台则更为一心了轰动和钱红的效应,根本没有制止未成年人的参与,而是推波助澜的利用未成年人的追逐、激动心理,大赚了投票短信钱!</P>
<P>       我们怎么可以在大众传媒上剥夺孩子们的自尊?我们怎么可以用践踏尊严的方式大行“娱乐”,赚取收视率和广告利润?主办方的良心在哪里?</P>
<P>       一个有着成熟心智和判断力的成年人,是不会为那种万分之一的机会而去丢尽颜面的。尤其是,他们已经对生活和自身的社会角色有了清醒的理解。像孔庆祥那样的人少之又少,并且,最重要的是孔庆祥不属于受保护的未成年人。《超级女声》所谓的“不设门槛”、“不论年龄”其实是瞄准了那些心智上没有成熟的少女们。</P>
<P>     《超级女声》的商业成功,刺激了更多的无良企业仿效跟风,搜狐很快就推出了“SOHU超级女声”,把这种对未年成人的自尊剥夺推向了传播更为广泛的互联网,雅虎则在转型搜索之际,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美女秀的综合网站。这些自诩为精英的IT名企,剥掉面纱也不过只同样利欲熏心的商人而已。</P>
<P>       《超级女生》除了给主办方和几个不足18岁的“白酒代言人”了一些经济利益,留给了社会什么?留给了青少年一代什么? <BR>   <BR>  留下的是:“尊严诚可贵,入选价更高。若为出名故,两者皆可抛”。</P>
<P>       我一直在想,未来的十年里,中国还会再有华罗庚、王选吗?----但愿那些米、饭、粉们还知道这些名字是谁。</P>
发表于 2006-8-11 13: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9 09: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