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560|回复: 1

2000-2001 年襄樊网友发展高峰期阶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30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计算机网络已经不可致疑地深入到我们的身活中,仿佛在昨天很陌生的一个名字,今天我们已经很轻松地抓住了它。襄樊在地理位置上是个好地方,进出四川、北上陕甘,南下宜湘、汉水之畔。但计算机网络却没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一下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及其它各方面多层次的立体交流。<BR>互联网在襄樊的正式公开化发展于九三年和九四年两年间。在此之间,上网人士很少,但在这里面也大多是发电子邮件,进行企业级的联系通讯手段之一。因此,这部分上网的人来说,算不得真正的网民,他们只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工作的目的。而网民中的“民”字,则是把网络与平常生活紧密地联系了一起。也可以这样说,正是这个“民”字,才把工作与生活彻底地区分开来。<BR><BR>我个人所看到的襄樊第一家网吧在前进路上的襄铁俱乐部,也有人说是电信局的“多媒体俱乐部”,当然,这都已成为历史,不必深究也罢。不可否认,襄樊网民的发展壮大与分布各街巷的“网吧”有直接的联系。如果说没有九三年九四年的电脑游戏,襄樊计算机配件市场就得不到形成的话,那么若没有“网吧”在九九年至二零零零年的水涌般出现,襄樊计算机兼容机市场就得不到更好的巩固。<BR>网吧是根据人上网的需求量而运作的一个公共型机构的统称。最初从喝饮料边上网的地方,演变成了现在主导上网纯粹上网的“机”吧,襄樊的网吧起步虽晚,但其发展与全国是同步的。襄樊所有的网吧里打开任意一台电脑,就能看到一个主题,“<a href="http://www.xfol.com/" target="_blank" >襄樊热线</A>”。<BR><BR>记得九七年九八年上网时,襄樊热线里空荡荡的,没有主导主题,聊天室里只有一两个人,有时见着四五个人也是相当热闹了。可以这么说,一个网站,它的聊天室就是它的渊源。任何网上的“大虾菜鸟”仰或是未来在论坛中出现的“文人墨客”都是出自聊天室。当然,一些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黑客”也是出自聊天室。<BR>襄樊热线“汉江两岸”聊天室,就是这样的一个聊天室,在全国的众多网站聊天室中,它并没有独特的地位,在全世界繁多的网站聊天室中,它好象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小灰尘。令我们很高兴的是,我们这些在网上生活者竟是这个古城几千年来历史上第一批接受网络的人。<BR><BR>襄聊的网民第一批产生在二零零零年二月至四月之前。第一批网民主要是襄樊热线的工作人员和当时的一部分网管占主导地位,以“星期天”为代表,以当时的“闲云野鹤”、“小艾”、“阿兰德龙”、“铁血男儿”、“纯情女孩”、“东丈”、“知秋一叶”(即叶知秋)、“木子月月鸟”、“诸葛不亮”、“光明牛奶”、“鬼丫头”、“影子”、“小胖妞”、“碧落少侠”等人为网民骨干,这些网友有个最显著的特征,即“聊天为上”。特别如“星期天”等电信工作人员以此为职,影响着聊天室里的正常运作。这里所提到的“影响”并不是贬义的,也就是说,网民认为他们这些人的言辞在聊天室里比较有“份量”,有很多人能响应他们的反应。此时,普通网友仅是一种以服从为主的上网姿态。被网管踢了就踢了,没什么好说的,再进,再嘻嘻哈哈地聊,顶多再出出网管的‘洋像’。<BR><BR>起先网管对于网民的态度总有些令人高傲与无礼。但好在此时,网民与网民之间没有真正深远的‘友谊’可谈,严格的说不能算是真正的网友。因为人们在初期接受一个崭新的事物时,是不会融入或过多地融入太多的实际感情的。所以,在这里我肯定地提及“网民”而不是“网友”是有上述原因的。<BR><BR>如果说用电脑游戏“帝国时代”来形容襄樊网民的“进化史”,是相当恬如其分的。这个时期就是襄樊网民发展的“原始社会”阶段,也就是说网民与网民之间是一种很透澈很单纯的交往。他们是把上网当成一种“尝鲜”,没有人为地在网上加入过多的个人思想情节。好象原始社的公有制。<BR><BR>在这一时期,公认的最令人喜欢的网民是“东丈”和“纯情女孩”,最令人讨厌的网民是“闲云野鹤”与“阿兰德龙”。至于这里面的老大--------“星期天”,此人是个老好人,没什么坏心眼儿,是即不让人特别喜欢,也不让人极度厌烦的那种。同期,接近辉煌的还有一个人就是自行创办‘襄樊网友会’的“第三产业”。并且,以当时我的眼光来看,好象“星期天”在管理襄樊热线时与“第三产业”有多方面的接触与合作。原先我错以为他们是“一腿”的。<BR><BR>在我的印象中,四月底之前,襄樊有六七家比较有名气的网吧,在襄城这边我所熟知的“新世纪”和“金桥”、“网络天空 netsky”便是其中之一,樊城那边的如“奔腾”、“极限”等多家。第一次上网是我的同学拉我到“新世纪”网吧。也是第一次进入襄聊。当时的襄聊还是“海天一色”的服务器版。这款软件相信一年左右网龄的网民都比较熟悉。<BR><BR>四月底,是段让我昏头昏脑的日子。第一次上网进襄聊便是与一些网管们打交道,因为不认识一个聊友,但在此之前对‘网管’一称有些好奇之心,主观上我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们是网络上受人尊重的“正人君子”,是网络上令人钦佩的“高手大虾”,是网络上刚正直爽的“绿林好汉”。<BR><BR>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使我便下定了与网管们对着干的决心。现在想来,又好笑,又同情当时的自己。不提也罢。我第一个进襄聊的名字是“赤城”,原意是日本二战的一艘航空母舰舰名,后来被踢出后换成“星际争霸虫族”,续踢,换为“虫族”,又踢,一气之下换个女孩的名字进襄聊“赤名力香”,这是上网的第一次。被踢的原因总是多样的,如上网的电脑字库有问题而错发乱码、反复问问题被网管看不顺眼,而且当时有个极其“夸张”的踢人原因,记得有位网管踢我时说:“你打字太快了,在刷屏。”,这样的原因自然在当时是不可理解的。五笔字型有几个打的快呢?打的快的都在打字店工作。而且当时我的名字以“玩游戏”的人身份进入的,自然打快了就让人家误认为我采取了不正当手段。当时襄聊里会打五笔字型的人不多,也因此,自己有些沾沾自喜。我从九四年开始学习并使用五笔字型,当初为提高五笔字型打字速度,电脑学习机的键盘打坏了两三个。现在很多人都会用五笔字型了,也就不足为奇了。<BR><BR>襄聊的网民第二批大军在二零零零年四五月间加入网民队伍,有些网民以前上过网,但相对‘默默无闻’,在这一时期才深入到网络交往中,也可算作第二批网民。这批人至今还对热线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作用。这批网民应该说是搭上了暑假的快车,暑假是年青人的,网络也就是年青人的。此时,襄聊里最多一个房间可以呆进一百多人,常常客满为患,不过这样的场景在现在很少见到了。这个时候的网民以新知识,新见解的眼光看待网络聊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4-30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纯情女孩”作为第一代网民,屹然以“姐姐”的身份活跃在第二代聊民中间。也许是她的名字过于“美丽可爱”,总是在襄聊里引起一定男性网友的‘骚动’,“纯情女孩”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迷。她的长像令多人失忘,因而在襄聊里引发出了不少攻击“纯情女孩”的言语,对此她好象并不在意,还是以平常的心理和语态与每一位愿意与她聊天的网友回复。她开始同时以“飘飘柔柔”的名字进入襄聊。我与她有幸仅只见过一面,不过没觉得她有多美多丑,外表是父母给的不能武断地决定与一个人交往与否。虽然只有很短的相见和谈话,但这个女孩的性格与处世方式令我颇为欣赏。她讨厌人们的虚伪,厌烦社会的空洞,但又充满对美好的憧憬;她最大的特点在于没有因自己的长像而有自卑感,她的眼睛可以告诉我,做人活的太认真会太累。现在有大半年没有在网上见到“纯情女孩”的踪影了,但被她所影响的如“纯情男孩”、“纯情女生”、“可爱女孩”等网名仍可在襄聊里见到。<BR><BR>这一时期的网友见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往往都是几个人约好在某某网吧见面。我当时虽然没见过什么网友,但有时在网吧上网,突然闯进来一个或几个满头大汗的人怯怯地以散漫无神的目光向网吧里寻视道:“某某是在这里上网吗?”<BR><BR>自然漂亮的女孩和帅气的男孩是这种约会见面的主角。他们的得意和信手左右的神情可以证明,他们是聊天室里的王子与公主。但大多数情况下,虚幻的网络总是让这种可爱的见面变成了“见光死”,网下与网上的差距太大了,一回到网上便不在理会对方,或刻意回避对方。这一阶段的网恋 99.5% 会以失败而告终。因为聊天室里,你可以伪成一个纯情的天使,也可以装成一个蛮横的流氓。也就是说,聊天室里建立的感情没有思想可言,都是凭直觉来衡量对方。是一种单纯性与性之间的见面相处。<BR><BR>第二批网民之间开始建立一定程度的“友谊”了。他们普遍认为,在网上,只要大家性格相仿,合得来,并且有些共同的话题,就是朋友,其它的见不见面,倒不是放在第一位了。从这些可以看出,网民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对于网络上的交友开始有一定的不约而同的模式。<BR><BR>从那时起,我常固定在“金桥网吧”上网,这里走出了“<a href="http://www.520go.com/xrl/friend/qm.htm" target="_blank" >千媚</A>”、“紫霞”、“<a href="http://www.520go.com/xrl/friend/33.htm" target="_blank" >刀刀</A>”、“恐龙的克星”、“江湖小帅帅”、“古惑女”、“性感女孩”、“<a href="http://www.520go.com/xrl/friend/zj.htm" target="_blank" >岑岑</A>”、“听海女孩”等一部分曾在襄聊里红极一时的网友。在襄城西街的五中巷里的“宏基网吧”和昭明台的“银狐网吧”曾走出了“小四喜”、“找不着北”等小有名气的网友。现在回忆起来,仍可以感受到在网线另一端的兴奋。<BR><BR>二零零零年七,八,九月是襄聊的顶峰。到九月中旬左右,襄聊有改版的动向了,很多老网友开始认为这是襄聊走下坡路的开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当时襄聊有两个版,即一个是海天软件的“海天一色”,一个是襄樊热线以“黑马”、“星期天”等技术人员集体创作的新襄聊。<BR><BR>新襄聊有:&gt;&gt;爱情起跑线&gt;&gt;聊天大学&gt;&gt;四海宾朋 三个聊天室,可惜一直在测试中,且界面不甚友好,操作速度也比较慢,不受广大聊友的欢迎,此时仍以“海天一色”为主。襄樊热线为了避免过多网友涌进“海天一色”,十月左右网友们再次上网时,再也找不到人气旺盛的老版“海天一色”了</P>
<IMG border=0 src="http://www.520go.com/lovetime/take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8 23: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