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738|回复: 0

漫说襄樊人的劣根——襄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0 20: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昔日鲁迅老先生把一句“他*的”定性为标准的“国骂”,多少有点愤世嫉俗的味道,这骂声响当当、活生生、血淋淋地揭露了当时国人丑陋的面貌和质素的低下。

当然,不可否认,这一“国骂”竟然一直影响到现在。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人把它当作口头禅挂在嘴边,时不时用来发泄自己内心不满的情绪和对他人的侮辱。可以想像,当他们把这几个字用咬牙切齿般的感觉从嘴里喷发而出的时候,那张嘴脸该是多么的难看。然而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谩骂,并不觉得说出口有多么的肮脏和可耻。觉得这是用语言攻击对方或发泄自己情绪的最佳方式和最妙之词语。

久而久之,国人的谩骂不但没有衰减,反而更甚。这种粗俗的产物到底是怎样一种怪胎,尚且不好说,说是土俗文化吧,似乎不太妥帖;说是语言文化吧,像这类垃圾语言根本就不配!

是的,你也可以说,这社会不可能全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存在是必然的。可我们要想想撒,社会是在进步,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总希望“下里巴人”比“阳春白雪”多,对吗?(在这里“下里巴人”只是借代词,并非打倒一大片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嘲笑所有的“下里巴人”都是没质素、无教养的人。我说的“下里巴人”是特指那些语言不文明的人。)

说到这里,我的耳畔响起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襄樊谩骂。这倒不是说想揭襄樊人的短儿,我也知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儿。”今天是说到这儿忽然想起来,觉得很有意思,不过话又说回来襄樊人的谩骂功夫那还真是了得!不“研究”和“发扬”一番,岂不埋没了襄樊的“语言特色”?所以我想拿襄樊人的谩骂方式比之当年鲁老先生定的“国骂”看有何区别、谁之更甚?权当是交流吧,为区分之方便,我把襄樊人的谩骂姑且称之为“襄骂’吧,赶明儿这“襄骂”要是骂响了,请襄樊的父老乡亲可别忘了给我记上一功噢!怎么着我也是这“襄骂”的“总结者”和“宣传者”吧。

按道理说襄樊应该是一座移民城市。自打襄阳建城伊始,这祖祖辈辈、土生土长都在襄樊扎根儿的原住民似乎很难找到了。不信?没准儿你回家翻翻老皇历、查查宗谱,也许自己的祖先就是其他地方搬迁移民过来的。襄樊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文化和商业曾经都很繁荣,又紧邻陕西、河南、四川等省份,来襄樊做生意的、定居的很多,加之以前战乱时期,兵荒马乱,这些地方经济欠发达,水患又严重等等历史问题,不得不迫使当地的人们大搬迁,因此这些地方移民过来的人相对就多些。解放后,林彪又搞了很多三线企业在襄樊,全国各地的工作者都往这个地方涌,像我所知的就有很多是当时从上海、南京等地方过来的老革命、老干部、老工人,有了这些大的迁移,襄樊这座城就一下子变成了包容的城市,多种地方文化元素的夹杂,多种特色方言的夹杂,多种生活习惯的夹杂,在这个城市碰撞、交织,真可谓南腔北调。经过时代的变迁和人口的繁衍,这些杂糅的文化在一起交融、演变就形成了襄樊今天的基本面貌。

说襄樊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得天独厚的灵山秀水,我相信;说襄樊这座城市同时也带着市侩气息,我也赞同。因为灵山秀水是表,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城市的魂和本,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却是质。

质不高则劣,不是说所有的襄樊人都市侩,至少在我看来大部分人都是如此。这样一座城离先进、文明、发达的标准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这样一座城,大面积的空气上空充斥的都是小市民市井的气息,不是吗?且从他们骂人的手段开始说起吧!

襄樊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男人粗鲁、蛮横、霸道;女人轻浮、尖酸、刻薄。这些男人、女人的特质在市井上那些小生意的人身上“彰显”得尤为“光彩”!

先看一个卖场镜头:

2006年元旦的假期,我去白鹤市场买东西,看到一位小伙子在一家摊位挑选围巾,由于选了半天,可能是颜色和款式都不是小伙子想要的,只好作罢,所以就没买下,转头欲走时却只见老板娘没好气地把围巾从小伙子手中夺过来,恨恨地把它摔在铺子上,口中还不忘小声嘀咕发泄几句:“日你妈呀,真是贱,看了半天又不买。盘来盘去的,围巾都给老子搞脏了,真是贱,贱,贱,贱地很!........”说这话,那模样是咬着牙,这语言激怒了小伙儿,他气不打一处来,“买卖自由,我想买就买,不想买就不买,你怎么还骂人哩?!........”那女的豹子一般吼了起来“厥你又咋地?厥死个你,去,去,去,滚逑个蛋,莫在这里耽误我做生意.........”小伙子欲上前扭打,被周围的人拦了下来,劝他算了,也许他好像是外地来的,大概明白襄樊人不好惹,只好罢了,怏怏地走了.......

接下来再看一个酒席镜头:

襄樊的野蛮男人们似乎更绝,再龌龊的话他们也说得出口,尤其是对自己亲近的朋友更是肆无忌惮,且看在酒席间劝酒的镜头,一个脸红脖子粗的醉男人,举着酒杯说着不着边际的胡话,单是看他举止的话也没什么,喝酒的人都这样,很可爱的那种。但是一听他说话就不得劲儿了,他们劝酒的方式和语言着实不敢让人恭维,“兄弟,给老子一个面子,你要是够义气,端起杯子把这杯酒搞完,要是瞧不起老子,你妈那个卖逼地有种就不喝!”喝酒本是一种雅会,到这里却变成了一种强制,并且还得喜笑颜开地接受人家的谩骂。因为,这些所谓豪爽的男人们认为,只有对自己最铁、最亲的朋友说这样的话那才是不当外人看。

还有一个镜头:

在菜市场买菜遇到两个卖菜的女人吵架,起因好像是胖菜贩子妇女占了瘦菜贩子妇女的地盘(为了称呼的方便我们胖菜贩子妇女和瘦菜贩子妇女分别称呼为‘胖菜’和‘瘦菜’)。那一番骂真可谓是“精彩绝伦”“极尽能事”,把“襄骂风采”展现的“入木三分”,瞠目结舌之余,一回味还真得为“襄骂”拍案叫绝。‘瘦菜’气急败坏一脚踢飞了‘胖菜’的摊子,萝卜、白菜、黄瓜.........骨碌碌洒了一地,‘胖菜’也不甘示弱,上来厮打‘瘦菜’,后经周围菜农的劝解,好不容易强行将她们拉了开,然而她们彼此却互相对峙着,喘着粗气,眼睛里面喷着火花,她们手放在腰间,就像鲁老爷子说的‘活像一个圆规’,接着就开始了谩骂的较量,若那时有点音乐我真想给她们放点“男儿当自强”“助兴”!

“大家都听到噢,不知道哪个骚逼女人占了老子的位置,还踢老子的摊子,尻她妈,真是贱,贱得咔咔嚓儿嚓儿响。。。。。。今儿掀老子的摊子,明儿的她就要叫车撞死........”‘瘦菜’先开了口。

‘胖菜’也不吃亏,“我尻你妈!!你才是贱人!!老子要是叫车撞死了,你连今儿黑的都活不过.........”说着说着两个人又往一起上,眼看又要打起来,旁边的人们把他们拉将了下来..........

纸短不能尽言,往后就不再说了,描述到此,想来诸位也大概领略到了襄樊人谩骂的功夫了吧?

如果大家还觉得不过瘾,我再回放个镜头给大家看:

有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在他回国探亲的时候向他的亲人讲述了在中国的传奇经历,后来他很感触地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走马路,汽车永远比人牛!”他说的就是我们的现实,难道不是吗?君且看,行人过斑马线,那汽车照样牛逼轰轰地横冲直撞,没有一点谦让的意思,撞不到算你侥幸,但恼火的司机会把脑袋探出窗外,狠狠地让你得尝尝“襄骂”的滋味——“日你妈耶!往哪看?!走路也不看到点儿,想死啊?!!”

网吧里面的骂声大抵也不弱于别的场合吧?

你看那聊天的,很多也很热闹,唾沫星子乱飞,“尻你妈,你现在在哪儿撒?最近跑哪儿去逑了?........”

........

  “要不你快点过来,晚上老子请吃饭,快点,真地,老鸡巴飙(骗的意思),快点来........”

.......

这样的谩骂在襄樊人的生活中、语言里随处都有,如果你还不相信我写上几句正规的书面语言,然后用襄樊话翻译一遍你就知道了——

书面话:你在干什么?你最近去哪里了?现在又在哪里呢?

回答:在深圳,真的,不骗你!

翻译成襄樊话:你在搞啥子?你最近跑哪儿去逑了?鸡巴日地你现在哪儿撒?

襄樊话回答:老子在深圳,真逑地,老鸡巴飚(骗的意思)!

这种喜欢拿生殖器做为语言前缀的,在中国不仅只是襄樊一地有,很多地方都有。只是一点,如此像襄樊人这样动不动就挂在嘴上天天说的,其赤裸裸、不认羞耻、还觉“坦荡荡”的,恐其他地方是“望尘莫及”的吧?

由此看来,鲁老爷子的“国骂”实在是比襄樊人的“襄骂”要文明、高明的多!至少老先生省略了主语,虽然也是骂人,可骂的有余地,这余地还有点含蓄和丰富,任由你想像和发挥。“襄骂”的直白,的确让人受不了。今天俺斗胆将这些肺腑之言袒露,但愿不会因此而得罪了襄樊人,因为目前我还“寄生”在这片古老而由美好的大地上;倘若得罪了这些人,往后还怎么在这里混呢?

确实,我们也应该好好想想该拿什么才能“净化净化”这些人的嘴巴?我真的不想听到在很远很远的某一天,还有人在说‘襄樊人的嘴可真臭!’。

说实在话我不想自己的耳朵天天掉在粪坑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9 06: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