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0-18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西施来到夫差的枕边,原本是负着复国重任的,复差那般的对她,却未能赢得她的芳心。 越国破吴那天,复差自杀了,他本可选择东山再起的,因为他将会被流放到甬东。。。。可是他却选择了自杀。有人说他羞愧难当,对不起列祖列宗。而我却分更坚信,这是因为他对爱情感到失望,---换了是你,你那般狂爱的人,穷尽一国之力讨她欢心的人,却是。。。。。埋伏在身边的间谍,你会不会伤心欲绝?觉得了无生趣?这里似乎有些替夫差鸣不平了。 而西施呢?本事农家女,山野生活,避于乱世,每天早起浣纱,过着世外之人的简单生活,毫不快活啊,可偏偏却遇上了那“世俗大雅,忠君爱国”的范蠡,西施的内心被一颗小小的石块砸的汹涌澎湃。范蠡口口声声的多么的爱她,海誓山盟。。。。当在越国危难的时刻,却施以美人计,将西施犹如物品般的献给了夫差,情感的突变,丑陋的现实,在西施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此她背井离乡,与心爱的人异地他乡,傻傻的她还在等待与她的情郎有着再重逢的机会。。。。。。。然而重逢的时刻来到了,西施的内心似乎早已没有了那种激情,人生苦短年老色衰的她与心爱的人在一起,那意义已经非同了。。。。一叶扁舟,荡漾在太湖之上。。。。水中的鱼儿不时的跃起,现在的她还是以前有沉鱼之美称的她吗? 我不禁感慨,在那些政客们的眼中,女人也许世最好骗的,也许世最忠心,最好利用的工具吧。。。。 <BR><BR>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了荔枝来。。。”贵妃醉酒开颜笑,玄宗醉卧戏美人。 呵呵!朝代在交替的变迁,然而封建的制度仍然存在,并且诗鼎盛时期。只要这种制度存在,那么就有更多与貂禅,昭君,西施同样命运的人。而杨贵妃就是我文章的最后一位红颜。大家还记得那安史之乱吗?还记得那马嵬坡吗??唐玄宗时期是唐朝的颠峰时刻,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军事等都发展到了顶峰。然,否极泰来,物极必反。唐朝制度的弊端显现出来。各个节度使,割据一方,雄霸称王,虎视唐朝政权。终于,在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叛乱,入占长安,唐玄宗带着她的贵妃,逃奔四川,途经马嵬驿的时候,护驾将士不肯西行,迫使玄宗处死杨玉环。。。。。一个国家的衰弱,就仅仅是一个女人造成的吗?杀死杨玉环,难道就能改变局势?多么荒谬啊,无疑杨玉环又成了一个政治的牺牲品,成了那些文武百官,三军将士发泄心中怨气的替罪羔羊。。。。曾经长生殿内的海誓山盟,曾经床间怀中的柔情蜜语,曾经的一夜夫妻百日恩....如今在国祸动乱,性命攸关,生死一线的相比之下,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是那样的黯淡无光啊。 爱与不爱,到底是不是真爱,在马嵬坡便一得而知了。 “三尺白绫”那就是唐玄宗得选择,而就是那‘三尺白绫“标志了杨贵妃得悲惨命运,她是可有可无的,她是悲哀的,在爱情和荣华富贵,以及性命攸关的条相比之下,杨贵妃是微不足道的。也标志了在封建制度下,女性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爱情,即使那短暂的真爱,也只能上演更凄惨的悲剧。。。。 <BR><BR> 貂禅,昭君,西施,玉环,在冥冥之中,似乎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真爱,相同的是,她们偶然间都抓住了属于自己真爱的“救命稻草”,唉!那只是稻草啊。。。。。即使抓住的不是稻草,那也只是昙花一现,回光返照的幻觉啊! <BR>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此时无法表达我心中的思想感情,就用辛弃疾的这首摸鱼儿来结束我的全文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