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44|回复: 0

武汉公选副局面试结束 问诊“官场怪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8 15: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陈凌墨)26日、27日,武汉市举行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面试,110名考生角逐13个“副局”职位。记者注意到,如何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被列入面试考题。</p>
<p>此次面试分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两个环节,考生根据所报职位,分成7组进行面试。每组9位考官,主考官为考生报考单位的一把手,其他考官分别来自湖北省直部门、武汉市直有关部门以及担任过院系领导以上职务的在汉高校教授。</p>
<p>某市建立政务大厅,但是大厅工作人员来自各个单位,如何提高办事效率?这是此次“无领导小组讨论”考查的话题。</p>
<p>面试结束后,按照笔试和面试的综合成绩,每个职位按照1:3的比例确定考查对象。整个公选预计11月底结束。</p>
<p>官话套话为哪般?上级“关心”的老典型出问题怎么办?</p>
<p>武汉公选副局面试问诊“官场怪现象”</p>
<p>问诊“官场怪现象”</p>
<p>据悉,这13个副局职位包括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市政府金融办副主任、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市卫生局副局长等,面试人员根据笔试成绩,按每个职位1:8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试题包括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俗称群面),分别占面试成绩的60%和40%。</p>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news/xwhbyw/../ctdsb/ctdsbsgk/ctdsb01/201010/./W020101028351788477920.jpg"></p>
<p>群面现场</p>
<p>面试第一题,关注官样文章。题目讲道:目前很多干部汇报工作讲成绩多、谈问题少,表面上形势一片大好,实质上掩盖了很多矛盾、问题,请考生回答此类问题如何解决。记者观察,考生的回答集中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部分考生提到建立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问题。</p>
<p>第二题:假设本人作为领导小组组长,到下级单位项目验收,一个被上级多次肯定的“老典型”工作明显不符合要求,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有的考生认为应分析客观原因、坚持验收原则,有的提出要与上级领导充分沟通,不可贸然处置。</p>
<p>体验监考:</p>
<p>两拨考生出入不碰头</p>
<p>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考试前两天,考生到报考职位所在单位实地调研;通过这种方式,让没有本单位工作经验的考生,与单位一把手面对面交流,了解工作特点,“让每一个考生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p>
<p>25日中午12:30,所有考生进入市委党校面试封闭区,从此直至考试结束,都不可走出党校范围。在封闭区,手机封存,电话、网线、闭路电视等一律关闭,在考场和住宿区,还分别设置了两台无线电监测车防止考生泄题。</p>
<p>由于不同职位面试试题有部分重叠,考试分做上、下午,组织部门在上午面试的考生结束考试后,将盒饭统一送到考点,待下午参加面试的考生午休之后,在1:30时,两拨考生分别从党校后门和前门出入,考生彼此没有机会讨论试题。</p>
<p>“群面”:高强压下领导能力的展示</p>
<p>“群面”,是我市第二次在选拔市管局级干部中使用。考生的表现,可以说“激烈而不失风度”。主考官之一、团市委书记沈涛认为,本次面试题目能够考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是现实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p>
<p>试题: 解决政务中心管理“两张皮”</p>
<p>“群面”试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某市的“政务大厅”建立后,各职能部门派驻工作人员进入大厅办理审批、登记等业务,由于政务中心管委会和职能部门的双重管理,出现了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如何解决该问题上,政府内部出现不同的声音,有的认为应把管理权收归政务中心,有的认为职能部门管理更合适,考题要求考生首先用三分钟陈述各自观点,自由讨论阶段有40分钟时间,考生共同找出管理中出现的三个关键问题,总结出解决的三个办法。最后,考生共同确定一人总结陈词。</p>
<p>表现:激烈而不失风度</p>
<p>在团市委副书记这一职位“群面”中,9位考生的表现各有特点。自由讨论一开始,同时有四五位考生要主持讨论,发现有其他考生抢着发言,他们确定了一个发言人。有的考生抢不到发言机会,一些活跃的考生在讨论阶段,主动邀请这些考生发言。在总结陈词中,本组只有1号考生是女性,男性考生一致同意把这个最后展示的机会交给她。</p>
<p>在该组考试中,9号考生、团市委统战联络部部长陈隽罡得分最高,85分。面试结束后,他自信地说,“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是个别部门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面试中,他有意地提供建设性意见,引导讨论朝前进行。他认为,考题和日常工作联系紧密,他在现实工作中正是这样开展工作的。</p>
<p>昨日,我市公开选拔市管副局级领导干部面试结束,在为期两天时间里,110位考生角逐13个市管副局级干部职位。在公选副局长程序中,面试分数占总成绩的六成,对考生至关重要。副局长是如何产生的?这些可能的“副局”们表现如何?本报记者带您全程直击。</p>
<p>组织部门详解:</p>
<p>副局长是如何产生的?</p>
<p>面试结束后还要经过哪些程序?市委组织部的负责人对副局长产生过程加以详细介绍,公开选拔主要经过笔试、面试和考察确定三个阶段。</p>
<p>在今年的公选笔试中,共有458名报考者角逐13个职位,根据笔试成绩,以1:8的比例,确定112人参加面试。</p>
<p>10月26日全天和27日上午半天,110名考生(两人弃考)参加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考察对象根据综合成绩,按每个职位1:3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综合成绩采取百分制,按照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加权计算。</p>
<p>面试分为7个考官组,每组9名考官。为了体现公平公正,主考官由所报考单位一把手担任,三人由省直单位副厅级干部、市直单位组织人事纪委干部组成,其余5人为在汉各高校“正高”以上教授。</p>
<p>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武汉将在未来的公选中尝试新的考试方法,例如“文件筐”、“情景模拟”等考试,针对不同的岗位类别,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p>
<p>考察阶段,组织部门按每个职位1:2的比例确定拟任人选,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差额票决,确定最终人选。整个公选将在11月底基本结束。(来源:武汉晚报)</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7-28 21: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