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xfrb.hj.cn/20100203/RB020304_4.jpg"></p>
<p> 据新华社石家庄2月2日电 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巴克什营镇偏桥村看望村民,并在村民苏洪喜家中召开座谈会,就《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和改进政府工作与农民们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p>
<p> 听民声、察民意、聚民智。这些年,温家宝总理每年都要召开多次座谈会,邀请包括基层群众在内的各界人士到中南海,听取大家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总理来到农户家中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这是第一次。</p>
<p> 地处燕山山区的偏桥村有300多户人家,位于金山岭长城附近,京承高速公路从村旁通过。2000年、2005年,温家宝曾先后二次到这个小山村看望过群众,仍记得村里一些老百姓的名字。“老苏,你的信我收到了,我来看看大家。”10时许,温家宝在偏桥村村口握住68岁的村民苏洪喜的手高兴地说。</p>
<p> 原来,5年前温家宝第二次来这个小山村时,曾和苏洪喜约定过5年后再来。不久前,一直惦记着温总理的苏洪喜以“农民老朋友”的身份致信温家宝,告诉总理这几年村子里的变化:修了水泥路,建起了饲料加工厂和种鸡场,自己家里也种了大棚,一年能收入2万多元。在信中,他代表全村人邀请总理再来做客。</p>
<p> 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里,一个个农家小院和蔬菜大棚错落分布。应苏老汉的邀请,温家宝弯腰走进他家的大棚。110米长的大棚里,一米多高的黄瓜苗长势正好,总理拿起一根黄瓜,边看边问家里的种植和收入情况。</p>
<p> 走出大棚,温总理和苏老汉手拉着手向村里走去。听说总理来了,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欢迎。温家宝就像回到家里一样,微笑着和乡亲们打招呼。</p>
<p> 随后,温总理走进苏老汉家。20多平方米大的客厅里,摆放着一张普通的圆桌和二三十个三脚圆凳。温家宝亲切地招呼村民们坐下,客厅里坐满了人。温家宝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到偏桥村,一是看望乡亲们。离我上次来村里又过去5年了,我很想念你们。二是3月份要开全国‘两会’,我要在全国人代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农业、农村、农民还是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如何做好‘三农’工作,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总理,我提个意见。我们村二组的土地,三年前被征了200多亩,每亩补偿1.8万元,这有些低。我们反映三年了,希望政府能多给我们一些补偿。”村民赵银山发言。</p>
<p> 这时,滦平县委书记毕建华解释道:“这块地是河滩地,政府征用后让北京的一家饲料企业在这里落户,带动养殖业发展。当时是按国家标准足额给的补偿。这家企业在县城中心规划区也征了地,每亩补偿要比这里多。征地类型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有些群众心理不平衡。”“征地补偿是个大问题。”温家宝认真地说:“要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摆在第一位的是土地问题。工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第一要坚持农民自愿,第二要给农民合理补偿。土地是农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征地补偿起码要让农民感到合理。”“总理,我们家大棚里的黄瓜卖不上价,加上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种黄瓜的收入还赶不上打小工的收入。”村民张保林的话,引起现场几位村民的共鸣,也引起温家宝的重视。“一斤黄瓜卖多少钱?盖一个棚子花多少钱?”温家宝认真地问着。地方负责人告诉总理,这里的大棚菜卖不出价钱,主要是没有形成规模,产销间没有通畅的衔接。他们正考虑把农业经纪人引到这里来。总理说:“这可是个大事。农民辛辛苦苦建起的大棚,本来是指望它增加收入。这件事,省里县里都要想想办法。不光要组织农民生产,还要组织农民销售。”</p>
<p> 真诚的提问,坦率的回答。农家客厅里,总理与村民们以诚相见,畅所欲言:</p>
<p> ——“农村孩子现在都能上得起学了,但农村教师需要培训和提高。集中办学后,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小学校长王久吉反映。</p>
<p> ——“我们养殖户的困难主要是周转资金不足,抵押困难,贷不到款。”养猪专业户李连生站起来说。</p>
<p> ——“乡镇卫生院的设备现在比较齐全了,但是乡村医生想到外面学习很困难。能不能通过远程教育培训乡村医生?能不能帮助实现远程会诊?”镇卫生院医生常艳山接连提出了两个问题。</p>
<p> 面对村民们的问题和建议,温家宝一一作了回答。</p>
<p> ……</p>
<p> 午饭时间到了,温家宝和苏老汉老两口一起盘腿坐到炕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苏老汉家人做的农家饭:炖萝卜、白菜粉条炖肉、煮南瓜、葱花炒鸡蛋、蒸馒头。温暖的阳光洒到炕上,温总理和老两口边吃边聊。屋子里,不时传出笑声……</p>
<p> 临别时,温总理嘱咐随行工作人员给苏老汉家留下饭钱,并高兴地和苏老汉全家亲切合影……</p>
<p> 图:温家宝在村民苏洪喜家召开座谈会,与村民代表座谈。</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