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本报通讯员刘春华 记者徐勇</p>
<p> 随着美发工作室的兴起,传统理发店逐渐由主流转向边缘化。从业者日渐减少,但也不乏坚持者,襄城红花园社区居民庄广武就是其中一员。</p>
<p> 老庄年轻时腿落下残疾,就跟着一位老师傅学了理发手艺。他的理发店已经开了20多年,一天有十几个理发的。老庄说,做这个生意虽然不能发达,但一家人的生活是靠它撑起来的。</p>
<p> 老庄店里的常客主要是老人,他们对发型要求不高。一些学生也是他店里的常客,家长们说,不愿意孩子过多关注外表,朴素的发型最合适。</p>
<p> 老庄说,传统理发也很有技术含量。比如刮光头,刮得要快,还不能伤头皮,刮出来要锃亮,这活儿很多时尚理发店都做得不好。还有“板寸”,是圆边还是方边,该多长,都是因顾客头型而定的。</p>
<p> 尽管顾客不少,可老庄的收入并不高。为了提高收入,老庄也思考过。他觉得一些顾客是嫌他的店环境不好。他也想过改进,可不知道怎么改,怕投进去的钱会“打水漂”。“改善环境,创出特色,传统理发店仍有可为。”襄樊市某大型美容美发机构负责人这样点评传统理发店。</p>
<p> 任何产品和企业的定位都有高、中、低之分。目前美容美发市场“追高”的店铺很多,定价也存在攀比现象,但毕竟真正做到高端的不多,所以中端市场竞争比较激烈。</p>
<p> 相对而言,低端市场没有获得足够关注。城市中有一些低收入群体和特殊群体(如老人)恰恰需要这种定位的美发机构,传统理发店不妨将他们设定为潜在顾客,并将薄利多销作为策略。目前的传统理发店存在设施简陋、缺乏特色、营销没有针对性等缺点,导致吸引不来更多的顾客,所以生存状况不好。</p>
<p>【打印】【关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