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87|回复: 0

不同的河流,同样的壮举,湖北再现“人链”精神 咸宁四大学生勇救落水母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9 14: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据新华社电 2009年10月24日,荆州古城,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搭成“人链”在长江中勇救2名落水少年,英雄壮举情动荆楚;2009年12月6日,咸宁淦河边,4名大学生从刺骨的冰水中救起落水母子,再现“人链”精神,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壮美乐章。</p>
<p>  “人链”救人再现</p>
<p>  2009年12月6日是个星期天,咸宁市区的淦河边,陈群带着10岁的儿子小欧阳在游玩。“几个星期前就答应带孩子出来玩一下,可总是没时间。”</p>
<p>  陈群是当地一个纺织厂的普通工人,平时的工作要三班倒,丈夫又外出打工,陪孩子的时间并不多。陈群回忆说:“孩子正在水边跟其他的孩子玩,就听到咚的一声响,旁边的小孩就叫开了。我上前一看,儿子已经滑到水里去了。”</p>
<p>  “当时,我直接从堤上冲下水去想把儿子拉上来。可没想到,水底非常滑,我拉住了儿子,脚下却站不稳,一起又倒在水中。”陈群说:“我也不太会水,只想着先把孩子推上来,可我们越动身子离岸越远。脚下踩不到底,我只有拼命地推着儿子的背往上举。水已经漫过头,我挣扎着,拼命把头伸出水面呼吸。”</p>
<p>  下午2时40分左右,市民李军正沿着淦河边散步。忽然,他看到前面约50米处的水面上隐约有人在挣扎。“有人落水了!”李军一边跑,一边大声呼救。</p>
<p>  情况万分危急,伴着呼救声,4个青年跑了过来。最前面的两个,一边跑,一边甩掉身上的外套,蹬掉脚上的鞋子,猛地扎进水中。先跳进河水的青年奋力游向母亲身边,一把抓住她,用力往岸边拉。一个青年游过来,帮着托起水中的小孩。另外两位青年,一人跳下水,尽力拉住孩子;一人冲下堤来,一手拉起水中的同伴,一手与岸上的群众手挽手组成“人链”,将母子俩从水中往上拽。“就在我力气已经使完的时候,有人接过了手上的孩子,我心头一轻,孩子有救了。”陈群说:“出水后才感觉真是冷!有个小伙子用一件白外套迅速将儿子包起来,擦干后对我说:孩子重要,赶紧回家洗热水澡。我连连道谢。当时一慌,忘了问恩人的名字。几个人冻得嘴都乌黑,啥也没讲转身就走了。”</p>
<p>  “救人是大学生应该做的”</p>
<p>  陈群后来才知道救人的是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新生王洪、刘康、王力和咸宁学院国际学院大二学生吴超。</p>
<p>  说起那天的事,王洪、刘康、王力3人都觉得很普通,“没做什么大事情”。3人都是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的大一新生,同班同寝室。救人回来后,3人既没告诉同学,也没告诉家人。最后还是细心的班长张强强发现了身边的“无名英雄”。</p>
<p>  原来,张强强看到3人前两天刚洗过衣服,当天又在洗衣服,就问:“哪有这么多衣服洗?”起初,他们不肯说,追问下,3人这才向班长说出了事情经过,并叮嘱不要外传。辅导员胡勇说:“到第二天,我才确认未留名的救人大学生就在自己班上,我感到很自豪。”</p>
<p>  那天,3人在河边的公园坐着聊天。看到有人落水,王洪第一个跳下河去。他是贵州遵义人,从小在河边长大,水性很好。他说:“下水救人完全是一种本能反应。当时情况紧急,也没想那么多就跳下去了,救人是大学生应该做的,换了其他的人也应该这样。”</p>
<p>  刘康是王洪的同室好友。湖北天门农村长大的他说,看到王洪跳水救人,自己就跟着下去了。紧跟着,同在公园的吴超也跳下河去。不会游泳的王力留在岸上将他们拉起。吴超回忆说:“在救人过程中,我呛了两口水,但始终抓着男孩。”</p>
<p>  4位大学生都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但他们不畏寒冷和危险,毫不犹豫跳水救人的举动感动了很多人。他们先后当选为2009“感动咸宁十大人物”,被共青团咸宁市委授予“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称号,咸宁市授予“126”见义勇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p>
<p>  壮举奏响时代强音</p>
<p>  4名大学生,除王洪是1989年12月出生外,都是上世纪90年代生人。长江大学“人链”救人中遇难英雄陈及时也是“90后”,他的父亲陈崇香听说“126”大学生淦河救人的动人事迹后,特意从老家通山县赶到咸宁市区看望他们。</p>
<p>  老陈动情地说,救人大学生们的行为让他觉得儿子的精神得到了延续。</p>
<p>  发生在身边的英雄事迹在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引起很大反响。文法系学生岑思敏对长江大学救人英雄很钦佩,现在发现英雄就在身边,感到既意外又惊喜。“他们那样毫不犹豫地跳下去,这一点很难能可贵。”</p>
<p>  咸宁职院副院长杨金焱说,偶然的背后有必然,虽然救人过程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做出这种选择却需要多年的锤炼。学院党委书记叶振华表示,学校召开了万人表彰大会,掀起“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的讨论,在大学生中提倡:有了关爱他人、热爱他人的价值取向,人生的路会越走越光明,越走越精彩。</p>
<p>【打印】【关闭】</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8-17 22: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