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 发表于 2010-10-29 12:46:48

25人疑在同一国有银行“被贷款”造成780余万呆账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ctdsb/ctdsbsgk/ctdsb06/201010/./W020101028261574882153.jpg"></p>
<p>楚天都市报讯(记者谈海亮 摄影:记者李辉)</p>
<p>近日,原籍武汉的詹小姐从广州致电本报投诉:她在广州买房办理房贷时,发现自己竟早在2002年在武汉背上一笔27.7万元的房贷,至今已逾期70期未还贷,因此被人行列入信用黑名单。在回汉维权的过程中,詹小姐意外发现,她8年前的多名同事也有同样遭遇。记者随即展开调查。</p>
<p>意外发现8年前“被”贷款27万</p>
<p>31岁的詹小姐2006年将户口从武汉迁入深圳。近期,她正在广州申请房贷,本月10日晚,当地银行告诉她,她在武汉有一笔房贷未还,让她一头雾水。</p>
<p>次日,她赶到广州当地的人行征信中心查询,这笔27万多元的房贷,逾期已达70期,连本带息现累计已达342917.04元,放贷银行为某国有银行湖北省分行零售业务处。当天下午,她匆忙赶回武汉,到汉口这家银行了解情况。</p>
<p>房贷资料显示,“她”于2001年12月15日购得武汉雄楚大道迪雅花园小区6栋底层4号商铺,总价35.6万元,首付两成,该楼盘开发商为湖北东泰投资有限公司;次年2月1日,“她”与银行签订贷款抵押合同,为她提供贷款担保的,正是开发商。该银行负责处理此事的王经理告诉她,可以为她开具证明,证明此笔贷款与她无关,但暂时无法替她消除不良信用记录。</p>
<p>3月内,11名同事集中“买房”</p>
<p>10月中旬,詹小姐发现,她在湖北千里马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时的一名前同事、现在北京工作的童小姐,也在为类似的一笔贷款四处维权。童小姐也是去年5月在北京申办房贷时,方得知自己在武汉背上了23万多元的房贷,楼盘、借贷银行、贷款担保人相同,只是贷款时间比詹小姐早2个月,逾期未还72期。</p>
<p>此后不久,两人在湖北千里马集团有限公司的前同事、现在杭州工作的朱先生也发现了自己“被贷款”20万。</p>
<p>詹小姐从银行得到了一份欠贷人的名单。25人中,詹、童二人发现了包括她们在内的11名千里马集团有限公司的前同事(现均无法联系),另有14人虽不认识,但情况相同,疑为前同事。这25人中,竟有16人集中在迪雅花园购房,借贷时间集中在前后3个月内,还贷逾期数也大致相同;另外9人中,所购商品房集中在汉口的两个楼盘,房贷逾期数也各自相同。</p>
<p>至今为止,这25笔房贷已造成780余万的银行呆账。詹、童两人表示,她们从银行获悉,她们所掌握的欠贷者名单,只是一部分而已。</p>
<p>詹小姐称,当初应试湖北千里马集团有限公司时,公司除要求她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之外,还要求她提供了户口本复印件。“她”存在银行的房贷资料上,有一张身份证和户口页合印的复印件,这张复印件下方还有一行字“学历证明,本人学历证在公司存档”。</p>
<p>11名“业主”一个都没法核实</p>
<p>那么,撇开汉口两个楼盘不论,以武昌迪雅花园为例,作为楼盘开发商及提供担保的湖北东泰投资有限公司和湖北千里马集团有限公司,与此事是否存在关系?</p>
<p>连日来,记者多方寻找这两家公司,两家公司均已不在原办公地址,且从网上和114查号台均无法查询到电话。</p>
<p>记者3次前往迪雅花园小区,欲对照詹、童两人提供的名单上的11名业主和房号进行核实。购房合同上属于詹小姐的6栋底层4号商铺,如今是一家商务会所,记者两次前往了解产权问题,均未找到现任房东。另找到两户,历任房东都与贷款人姓名不符。还有8户记者三次敲门均无人应答。物业公司一负责人表示,迪雅花园共有300多套房,2003年前后交房,但至今入住的只有200户左右,许多房子连物业公司都不知道业主是谁。他表示,从物业登记的情况看,记者手上的“业主”名单中只有一个李某在内,但房号也不符合,该业主很少在家。</p>
<p>银行已将“购房者”告上法院</p>
<p>詹、童两人与银行协商时态度坚决:错误是因银行工作人员在审查房贷资料时的工作失误造成,“签名笔迹和手印指纹都不是我们本人的。”银行已构成侵权,因此,银行必须为她们消除不良信用记录并道歉。这一要求被银行拒绝。</p>
<p>该银行湖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这些购房者的房贷资料齐全,因此,他们并不认为借贷者系被冒用个人资料。与此说法相矛盾的是,2009年6月4日,该银行江岸支行曾给童小姐开过一张盖有公章的证明,说明童小姐的房贷系被人盗用个人信息向银行骗贷,该行在2005年就已向武汉市公安局经侦处报案。</p>
<p>目前,银行已将这一批欠贷者起诉至武汉东湖开发区法院。银行称,若法院判决银行败诉,则该银行可依据判决书向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申请消除他们的不良信用记录。若法院认定房贷资料属实,银行胜诉,则借贷者必须归还贷款,否则,银行可以拍卖被抵押的房子。预计下个月可以开庭。</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5人疑在同一国有银行“被贷款”造成780余万呆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