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 发表于 2010-10-18 13:39:11

“在我们这儿,拿冠军已成常态”

<p><img src="http://xfrb.hj.cn/20101018/RB101804_1.jpg"></p>
<p>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p>
<p><img src="http://xfrb.hj.cn/20101018/RB101804_2.jpg"></p>
<p>学生财经技能训练</p>
<p><img src="http://xfrb.hj.cn/20101018/RB101804_5.jpg"></p>
<p>计算机技能训练</p>
<p>   通讯员 张春森 郝培杰 舒声波 记者 周红南</p>
<p>  9月18日,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和市人保局组织的“襄樊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二届财经技能大赛”中,樊城职教中心学校代表队一举包揽了会计财务、点钞技能和电打传票等设团体奖竞赛项目的全部冠军,并将近日代表襄樊市参加全省财经技能大赛。</p>
<p>  “在我们这儿,拿冠军已成常态。”樊城职教中心学校校长李元双自信地告诉记者,“是我们学校多年来坚持狠抓‘六个一’建设的结果”。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参加业务竞赛,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荣誉183项,学生参加各级专业技能竞赛,共获得市级以上奖励147人次。</p>
<p>  一个区级职教中心何以取得如此骄人成绩?10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洪家沟铁三院内的樊城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探寻“六个一”的秘密。</p>
<p>  导向: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p>
<p>  早在1985年,区属学校市十六中学就开始举办职业高中班,专业以财务会计为主,在襄樊乃至全省都有较高知名度。2005年10月,区教育局将原十六中职高班、原四十六中职高班和原樊城高中进行整合,成立樊城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各校区相对独立。樊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教,区委书记杨述明、副书记李元明等领导多次调研,并于2010年7月,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将各校区师资、硬件等资源进行统一调配,成立独立的事业法人单位--樊城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p>
<p>  “区职教中心成立之后,按照国家、省有关精神和区主管部门规划,拟在三年之内达到在校学生2000以上规模,巩固省重点职业学校地位。”从十六中校长调任职教中心任校长的李元双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五年内达到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学校标准。”</p>
<p>  这,缘于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都成人成材”。</p>
<p>  到职高读书的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习能力和习惯以及整体素质不够理想,而家长的成才意识也诱发学生自卑心理。因此,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育教学,让不同基础层次、个性特长的学生都能正确审视自身,找准坐标,健康地拓展自己。</p>
<p>  多年来,学校广大教师致力于引导学生“自制成人,自强成材”,树立了樊城职教学生在同类学校学生中“自制自尊,有礼有识”良好集体形象。</p>
<p>  承接:一批实用的特色专业</p>
<p>  适应不断发展经济建设的需要,就必须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学校一班人在专业建设方面,瞄准市场,依托行业,主要发展电子技术与应用、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财务会计、文秘等专业。</p>
<p>  财会专业是樊城职教中心历史最久的专业,已形成鲜明特色和品牌效应,曾多次代表我市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并屡获殊荣。财会班学生毕业后,95%被市四大专业银行等市属130多家单位录用,很多已成业务骨干或领导中坚。</p>
<p>  而电工电子方面,学校则拥有全市最强的师资队伍,多次获取荣誉;全市中职学校仅有7个市级重点专业,唯一的一个计算机应用专业落户该校。学校电子类毕业生供不应求,98%以上被长三角大中型企业留用,就业形势大好。为配合我市发展旅游强市的需求,2008年,学校增设了旅游专业,首届毕业学生已陆续踏上市内外旅游工作岗位。</p>
<p>  学校建立了专业建设常态工作机制,每年定期修改专业教学计划,并聘请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担任顾问,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是高技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p>
<p>  亮点:一手过硬的业务绝活</p>
<p>  职业学校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樊城职教中心始终把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亮点频出。</p>
<p>  学校成立有各种专业技能训练队,不定期举办各种层次的强化、交流和竞赛活动。比如就业模拟活动,有营销对策研究、班级间“商业谈判”、产品市场预测等,收效甚好。每年春毕业前夕,开展“校园自营职业模拟活动”,学生投标“租借”学校的场所和设备,选择项目开展“经营”,忙得煞有介事。学校每年一度的艺术节,与每年六月举行的“学生职业技能汇报表演会”一起,成为广受师生欢迎的“一节一会”。</p>
<p>  专业、务实的技能训练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省第十届珠心算技能大赛中勇夺4金2银,并荣获“团体赛一等奖”;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能竞赛中,勇夺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代表我市参加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夺取了三项优胜奖……</p>
<p>  一手过硬的业务绝活让用人单位对历届毕业生都较为满意,东南沿海十数个厂家与学校签订了长期的用人合同。</p>
<p>  关键:一支敬业的教师队伍</p>
<p>  2010年8月,面对重新整合的樊城职教中心,原位于友谊街校区的教师纷纷在自愿单上郑重填报。上班要纵贯襄樊二城了,孩子不方便了,每月一千多的绩效工资没了,但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都源于对樊城职教过去的骄傲、现在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p>
<p>  说到副校长李杰,老同志们不会忘记,当年她背着两岁的儿子远赴武汉求学会计技能;年青同事不会忘记,她23年来把自己全部思想和精力都投入到樊城职教事业中……正是许多像李杰这样爱岗敬业的老师,樊城职教才创造了昔日的辉煌和今天的繁荣。“一所名校不能没有名师”,该校十分重视名师培养工作,抓住和创造一切机会,为老师们的学习搭建平台。每学年,都派出2至4名教师参加国家培训,派出10余人参加省级培训,并随时派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p>
<p>  为提高教师实践水平,学校还在合作企业建立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等,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到2009年底,所有的专业课教师都进行了“送进高校提高”的国家级、省级全员培训,所有的专业课教师都实践过一个循环的教学,实践证明他们都能较好地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p>
<p>  法宝:一套全面的素质教育</p>
<p>  如果说专业技能训练结出的是鲜艳的花朵,那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涵养这花朵的厚重的泥土。学校从来不让培养只停留在技能层面上,而是用全面的素质教育夯实学生全面适应社会和继续自我提高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置备深层的筹码。</p>
<p>  学校始终注重强化“德育为首”的理念,立足让学生“学会做人”,全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主体德育框架。</p>
<p>  学校教师从树立信心、锻炼意志品质入手,培养学生的自立、自主、自强的个性化素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学校适时组织科技报告会、就业形势报告会,了解新动态和就业形势,减少依赖性;组织读书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今日努力学习,明日刻苦创业”的浓厚氛围。其次是加强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教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并在夯实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开设了经济管理类课程、公共学科类课程,以及艺术类课程,拓宽知识面,强化学生的文化底蕴。并重视“第二课堂”,成立各种学生社团,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舞台。</p>
<p>  保障: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p>
<p>  “学校怎么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你我说了都不算,市场经济说了算,社会需求说了算。”校长李元双这样说。教学工作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把以学校管理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注重岗位能力的综合培养。</p>
<p>  学校把毕业生质量标准落实在三个“零距离”上: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零距离”结合,学校的电子类专业与武汉唯冠、苏州华硕、苏州明基、昆山“好孩子”等集团公司建立了长期用工合同;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轨,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习实践,促进职业技能提高。</p>
<p>  学校与入学新生鉴定就业协议,承诺给每位学生提供三次以上就业机会,“入学就意味着就业”。多年来,学校坚持对学生推行毕业证、技能证书“双证”制度,近五年来,学校共计组织了两千余名学生奔赴长三角、珠三角及本市大中企业参加顶岗实习或就业。</p>
<p>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的樊城职教中心已被确定为湖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名列全市中等职业学校10所优等学校之一。多年来,学校连年被授予“樊城区最佳文明单位”、“襄樊市文明单位”等称号,年年综合教育目标考核都名列先进等次行列。</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我们这儿,拿冠军已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