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 发表于 2010-9-3 10:24:06

灾难来临时

<p>一场暴风雨让我想到的</p>
<p>襄樊四中高一(二十二)班 张星野</p>
<p>  我来到外婆家已有一个星期了,本打算好好玩几天,却因为天气的原因,度过了2天停电停水的日子。</p>
<p>那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屋外下着倾盆大雨,我和表弟表妹们在屋里边看电视边说说笑笑。狂风和闪电也在为暴雨伴奏。</p>
<p>就在那一瞬间,电灯不亮了,电扇停了摆,冰箱也停止了嗡嗡的响声。打开水龙头,细细的水流渐渐变成了水滴。我们在黑暗中摸索到2根蜡烛,点燃后蜡烛摇曳的火焰在偌大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渺小,昏暗的房间中透露出一种恐怖的气氛。</p>
<p>我们借着昏暗的烛光,打来井水,简单漱洗后,便倒在床上睡觉了。黑暗中的雷电格外耀眼、刺耳,就像过节的焰火一样一个一个爆破在窗前。忽然,窗外发出一声轰的声音,我猛然间惊醒,思索着这声音并不是闪电的轰鸣。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难熬的夜晚。在电闪雷鸣声和狂风暴雨声中我迷糊地进入了梦乡。那晚是我暑假以来睡得最早的一个夜晚,也是睡得最不踏实的一个夜晚。</p>
<p>早上推门走进院子,我惊讶地发现外婆家的鸡棚塌了,马路两旁的白杨树倒了好多棵,电线杆也倒了不少,门前水沟里的水也凶猛地涨起来了,浑黄的水卷着泥土咆哮着冲向前方。倒了的白杨树的根须紧紧地抓住泥土,仿佛在向我讲述着一个辛酸的故事:顽强的它们在狂风暴雨的夜里无力呻吟,天灾把它的魔爪伸向黑暗中的白杨树,无助的它们一棵棵倒下,用一声巨响来完成生命的终结。</p>
<p>看着这些景象,我心里不是滋味。当天灾来临,我束手无策,看着大水把养育树根的泥土冲走,听着无情的大风把白杨树刮倒,我更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p>
<p>我多么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生存环境受到如此大的破坏。我想起了昔日的白杨树在阳光下英姿飒爽地挺立着……</p>
<p>我们可以加固堤坝防止水土流失,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大家团结起来,众志成城。我们也可以多植树,一棵树很容易就被大风刮倒,但是树连着树,变成树林,就可以形成天然的挡风屏障。这些简单的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天灾带来的危害。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爱护环境,一定能保卫我们美丽的家园。</p>
<p>点评:文章以自己经历的一个暴风雨夜为内容,看似平淡,却在文尾对环境保护提出自己的思考,立意深远。语言老到,行文中灵活运用各种修辞以及对细节的刻画,多方面展示出作者厚实的语文功底。</p>
<p>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p>
<p>襄樊市二十中八(六)班 杨丰帆</p>
<p>  前些日子,山西王家岭矿发生透水事故。随着救援行动一步步的深入,我见证了生命的奇迹。“当当……”救援人员拿着沉重的石头,砸着连接生命的通井管道,他们多么期望生命的回声。“还会有声音吗?”我不安地想。事故已发生了五六天,井下脏水淤积,空气压抑,漆黑正向人类的生命发起攻击,想将它吞噬。“当……”一声清脆的敲击声打破了我的思绪:这是对死发出的反抗的怒吼,对生的无限渴望。“哦……这里有人活着!”施工现场一片沸腾!我瞪大了眼睛,这是怎样的生命,如此坚韧?“快,快下去!”终于将压迫着生命的土层开辟了一个通道,通向身处生死边缘的矿工。随着第二道钻井里第一个得以生还的人被担架抬出,全场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忐忑不安的心也稍稍平静些。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每一个矿工的救出都伴随着雨点般密集的掌声。虽然矿工们的眼睛被罩着,但阳光下,他们的嘴角泛起了一丝微笑——那是获救的欣喜,是生战胜死的自豪!“生命的奇迹”,这几个字眼随着我激动的心一齐迸出。</p>
<p>报纸上登发的“已救矿工115人”令我热血沸腾。八天八夜了!这些矿工在可怕的井下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当记者询问矿工们,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八天八夜时,矿工们的话让我惊叹。“我们大多是用井下施工用的松树木头的树皮充饥,饮水则是用头盔沉淀井内积水来解决,因为积水太脏,大家也不敢大量饮用。大多是润润喉咙再吐出来,实在是渴得受不了才喝一点点……”我顿时涌泪而出,这难道不是生命的顽强宣言吗?</p>
<p>明白了,我明白了。我终于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那是在漆黑的井下相互依偎的温暖,那是饿了啃树皮渴了喝脏水的顽强,那是漫长而坚韧的等待,那是矿工们对死发起的挑战与对生的渴望!</p>
<p>生命的奇迹不难做到,只要你热爱生命,顽强不屈,拥有乐观与抗争的精神,也许,你将创造下一个奇迹。</p>
<p>指导老师:吴晓敏</p>
<p>点评:本文并不是一味地叙写救援的整个经过,而是将这一重大事件与自己的内心感受自然紧密地联系起来。期望回声时,我不安;敲击声响起时,我惊讶;矿工救出时,我激动甚至热血沸腾。让读者紧随“我”,一起感受生命的这一奇迹。</p>
<p>灾难面前选择坚强</p>
<p>襄樊市实验中学 姚轲馨</p>
<p>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已造成1435人遇难,330人失踪……</p>
<p>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数据,一次又一次触动着我们牵挂的心。我看到温家宝总理亲赴灾区,告诉他们,要坚强、坚持。我看到一位跨越生死的母亲,用手托起孩子长达8小时,直到救援人员赶到。可是这位母亲,却倒下了。我看到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泪流满面却没有绝望,写满了坚强与不息。是啊,在灾难面前中国人从未低下过头颅。</p>
<p>有一位武警队长,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叫王伟。灾难发生后,他日夜奋战,和战士们抢救出23条生命。可是,他怀有3个月身孕的妻子,却带着他的思念与愧疚去了一个叫天堂的地方。很多次,王伟的救援地点离妻子所住的地方只有几百米,但他一次也没有去,他说,那个地方已经成平地了,不会有生还了,有那些时间,我应该去救活着的人,她会理解我的……</p>
<p>许久,我仍盯着电视屏幕无法平息心情,我这才明白什么是大爱无疆,爱人可以是爱所有人。那位美丽的军嫂,和那个未出生的孩子,天堂里的你们,一定会看到你们有一位多么伟大的丈夫、父亲。我知道,你们会以他为荣,因为他到了人最无私的境界。</p>
<p>当灾难发生时,我们应该坚强地面对,因为经历了黑暗,一定可以看到曙光。我们坚信,我们是一家人,永不分离的一家人,不管什么样的灾难,我们都会一起面对的一家人。</p>
<p>愿死者安息,生者坚强。房子倒了,我们帮你们重建;心倒了,我们会用更多的爱去抚慰。未来、现在,我们都在一起。</p>
<p>点评:文章从头到尾紧紧扣住题目关键词“坚强”,选取2个典型画面具体感人,一边叙述,一遍用抒情性的语言自然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多处出现数据的引用,增强了材料的真实性。</p>
<p>天黑了,希望还在</p>
<p>襄樊市第二十中八(六)班 熊宇龙</p>
<p>  4月14日,天空灰蒙蒙的。7点49分,青海,玉树,一阵山摇地动之后,顷刻间,这片美丽的土地被地震摧残得只剩下了一片瓦砾……</p>
<p>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武警、医疗等部门有条不紊地立即对周边群众实施援助。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灾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经历过唐山、汶川大地震的救援队、志愿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将爱洒向这片土地。</p>
<p>玉树的土地上上演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一条又一条爱的桥梁,通向灾区,为灾区人民送来援助和祝福。</p>
<p>天黑了,可希望还在。北川人刘安华、宁健当天就玉树街头开设午餐、晚餐、开水免费供应点。刘安华说,经历了汶川地震的他们感同身受,他们要为灾民、救援志愿者做饭,希望大家一起面对灾难,好好生活下去。32岁的扎西达瓦在地震中和家人幸运逃出,但数代人建起的家园严重损毁,老母亲想起来就不禁难过留泪。但他坚定地说,谢谢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的温暖,让他们有了生的希望。</p>
<p>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搭起双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爱是你的传奇,我看不到你,你却牵挂在我的心中,让我们一起共建美好家园!</p>
<p>看,天空不再是灰蒙蒙的了,太阳正在升起,美好的明天快要到来了!</p>
<p>点评:结构严谨,设计巧妙,将材料内容固定在完整的一天时间之内。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寄情于景,对灾区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灾难来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