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隐性歧视”何时休?
<p><img src="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0309/../../../html/ctdsb/20100309/..\..\..\ctdsb\20100309\m_483.8特刊_4.jpg"></p><p>漫画:辛酸的背后 图/黄伟钦 新华社发</p>
<p>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暗设性别门槛,让很多女性感到遭受“隐形歧视”。</p>
<p> 暗设门槛</p>
<p>邢娜是某高校硕士研究生,今年将毕业。她投出上百份应聘简历,有企业也有事业单位。她说:“多数单位招聘条件中没有写不招女生。可每次通知考试时我都落选,班里男同学倒是经常出现在笔试名单中。”</p>
<p>全国妇联2009年对女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调研,发现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次考试机会;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一个意向协议。</p>
<p>“相对于‘性别要求:男’这种显性信息来说,隐形歧视更多一些。”邢娜说,有一次去投简历,招聘信息上没有写只要男生,但到了现场,招聘负责人告诉她不要女生。</p>
<p>天津市妇联权益部部长苑向者告诉记者,经常有女性打电话反映隐形就业歧视。招聘时单位表面上不设性别门槛,但在面试和最终录用上将女性拒之门外,浪费了女性候选人的时间和精力。</p>
<p>即使决定录用,有些单位还会跟女性签订苛刻协议,比如几年之内不能结婚生子。还有的单位在女性怀孕后将其转到不适合孕妇工作的岗位。“如果女性员工主动辞职,单位就不用负担违约金,也不用负担孕产期的医疗费和工资。”苑向者说。</p>
<p> 原因何在?</p>
<p>我国法律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可为什么仍有单位坚持性别歧视呢?</p>
<p>苑向者认为,劳动力供需总量失衡、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等导致就业性别歧视存在。但最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性别观念难以改变,女性被赋予更多的家庭责任。</p>
<p>邢娜对此感到见怪不怪。她说:“我没想过和招聘单位沟通。大概是把这种现象视为理所当然了吧。”</p>
<p>苑向者认为,就业促进法虽然明确了劳动者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未对具体处罚标准作出规定。</p>
<p> 谁来维权?</p>
<p>女性在工作岗位上因生育等事项给用人单位带来的不便,往往使用人单位对女性产生排斥感。浦发银行天津分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何培军说:“女性结婚、怀孕、生子,会影响工作。”</p>
<p>如何保障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关信平认为,首先是完善法律法规,对就业歧视和性别歧视进行界定,增强女性采取法律手段维权的可操作性。其次,女性自身应树立保护权益的意识,不要“逆来顺受”。对社会而言,可以建立一种补偿激励机制,比如减税等,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女性权益。此外,妇联等组织应完善社会扶持机制,为女性推荐就业岗位,制造平等就业的舆论氛围。</p>
<p>苑向者认为,用人单位应在用人机制上转化视角,对女性就业安置给予一定倾斜。 新华社专稿</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