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 发表于 2010-2-1 12:15:09

在大城市养一个孩子花100万?学前教育是“无底洞”? “孩奴”现象透视

<p><img src="http://www.xycity.cn/upload/2010/02/01/2999_2010020112195412dB1.jpg"></p>
<p>(漫画)</p>
<p>  随着城市生活成本不断增加,“房奴”“车奴”等一批形容都市人生存状态的新词汇顺势而生。就在人们感叹供房养车使人身陷窘境之时,最近在网络和社会悄然流行的“孩奴”一词又引起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思考:生儿育女难道真的会让人沦为“孩奴”?孩子是否成为继房子、车子之后,都市生活中又一个不能承受之重?</p>
<p>  现象分析:</p>
<p>  大城市养一个孩子要花100万?</p>
<p>  “你这一个小东西儿,吃进去的奶粉,进口的100多块钱,拉出来要用尿不湿,名牌的又要100多块钱,进出都要钱,你整个儿一双向收费啊!”《蜗居》里的这句经典台词让很多人如遇知音。近日,某论坛上又刊登了一则《80后准妈妈怕生子后成“孩奴”患上忧郁症》的帖子,文中提到一名80后的准妈妈,恐惧未来的日子自己会因为孩子而未老先衰,每天唯一的任务就是拼命挣钱养孩子,结果导致得了抑郁症。此帖一出,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p>
<p>  去年有专家计算,在一座大城市养大一个孩子的花销在50万元左右。然而不少家长却表示,各项育儿花费的总数,应该远超这个数字,差不多要100万元。在如此巨大的经济压力下,难怪有家长解嘲道:“生孩子就是被套牢,股票还可以解套,这只股却永远也解不了。”一些80后表示,实在是要不起孩子,甚至称自己患了“孩奴恐惧症”。</p>
<p>  第一步:生个孩子动辄几千上万元</p>
<p>  首先,现在生孩子的费用不菲。新华社的一则消息称:如今生育一个孩子需要四五千甚至上万元不等。许多大城市的医院,尤其是三级甲等医院,生个孩子的费用较20多年前涨了上百倍。</p>
<p>  据一位妇产科专家介绍,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个孩子只要几元钱,80年代四五百元,90年代则要两三千元,现在已上涨到四五千元。而我们从娱乐圈和富豪家庭听到的消息更是惊人,那些妈妈们住的贵族产房,一天费用就是好几千甚至上万元。</p>
<p>  第二步:学前教育是个“无底洞”</p>
<p>  从0岁到6岁的学前阶段,育儿花销大体包括:奶粉、尿布、辅食、水果、早教、医疗、玩具、衣服、保姆、保险、旅游,每一项都是不少的开支。算下来,很多都达到了五六万元,甚至有的跟帖说光早教就每月上万元。</p>
<p>  不少年轻父母把新生儿接回家,第一笔花出去的钱就是请月嫂。“我去找的时候,就剩俩月嫂,一个5100,一个4800,我选了便宜的那个。”一名爸爸无奈地说,“这倒好,我这个月的工资原封没动都给月嫂了。”而高额的奶粉钱也愁坏了父母,连明星也四处声称,要为孩子努力赚奶粉钱。一罐900克的奶粉最少也要100多元,一个月至少两三罐,现在流行的各式各样让婴儿脑部发育均衡的奶粉和进口奶粉价格更高,为了孩子能聪明伶俐,健康成长,家长宁肯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买好奶粉。一名妈妈由衷地对记者说:“母乳喂养就是好,先不说宝宝健康,还能省钱!”玩具和衣服是另一项重头开销,如今一般的品牌童装一套最少一二百元,进口牌子价格更要翻番;玩具的价格就更高了,一套乐高积木上千元,一般的遥控车、芭比娃娃都要数百元。</p>
<p>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花钱再次升级。很多孩子被送进双语幼儿园,家长一边欣慰“孩子英语单词比我认的还多”,一边咬牙坚持:“月供一两千元,甚至更多的学费。然后是伙食费、才艺费、保姆费、衣服玩乐、旅游、看病……”</p>
<p>  第三步:教育大计多少钱都不嫌多</p>
<p>  孩子上学之后,为孩子花钱的重头戏才刚开场,虽说有9年的义务制教育,可家长花的钱一点都省不下。在一些教育论坛里,家长们一个个都语出惊人,大家一致认为,择校费和培训班这两项花费,就几乎要了自己的老命。</p>
<p>  一个妈妈称,今年经历儿子小升初,大人孩子就像扒了层皮,从一个月上万元的冲刺考级班、口语集训班,到托关系走人情的“交际费”,到最后的择校费,为上这所重点中学花了将近20万元。另一个妈妈算了一下,她儿子小学二年级,目前课外在上奥数、外语、作文培训,此外还有游泳、钢琴和画画三个兴趣班,每月花费3000元,“这还是普通等级的,如果老师是特级的,费用会翻番”。</p>
<p>  千辛万苦把孩子送进大学之后,家长还是不能松劲。大学四年,一个孩子一般的花费大概要10万元。如果去香港上大学,四年至少40万元,去美国读大学则每年要15万元到60万元。</p>
<p>  教育负担之重,确实压得家长们抬不起头。日前,有一项对2157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4.7%的人感觉教育支出已是城乡普通家庭的极大负担;36.2%的人每年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10%至30%;29.5%的人达到30%至50%;12.8%的人达到50%至80%;8.4%的人甚至达到了80%以上。</p>
<p>  除了经济负担,孩子还给一些年轻家长带来了精神上的压力。在哈尔滨某大型国企工作的何涛,孩子已经两岁了,可他还是很难做回从前潇洒的自己:“孩子的降生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被孩子的琐事占据,每天睁开眼睛就忙孩子,有时睡觉做梦都是孩子,反倒是每天在单位的八小时成了最好的休息时间。虽然孩子让我迷失了自我,但他毕竟是我的希望,是我生命的延续,让我增加了一份做父亲的责任。我要让孩子从小就接受最好的教育,将来送他去国外读书,我没有实现的梦想希望孩子将来都能实现。”</p>
<p>  心理研究:</p>
<p>  过分追求物质,家长无形中养成“奴性”</p>
<p>  父母一生为子女打拼,成了“孩奴”,很多人觉得这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孩奴”是部分家长过分追求物质的结果,是被夸张的“孩奴”恐惧症。</p>
<p>  “孩子要吃好的,穿好的,孩子全身上下都是名牌。”“奶粉都要原装进口。”“上学要上名校,望子成龙就要给孩子上各种早教班……”其实,这都是物质压力下家长的“奴性”,是对高消费行为的普遍夸大。他们因为对孩子寄予了太高的期望,所以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而失去了自我价值,这种“奴性”不值得提倡。</p>
<p>  “奴性”表现一:孩子是唯一的生活重心</p>
<p>  很多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奴”。</p>
<p>  从清晨的冲奶粉、洗刷奶瓶,到洗尿布、洗衣服,直到最后的做饭全都是父母亲力亲为,孩子的喜怒哀乐成了父母情绪的晴雨表。虽然明知道自己对孩子过于紧张的情绪影响到了家人,甚至忽略了夫妻之间的感情,但他们仍然执迷不悟。</p>
<p>  “奴性”表现二:凡是孩子的消费就失去理性</p>
<p>  很多年轻的父母为自己的宝贝选择物品时,偏要挑选价格相对比较贵的,一件普通的婴儿装就要花上几百元。在教育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为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优越环境,家长不惜花高价买高档玩具,一套布偶玩具动辄千元,拍一套儿童照优惠价就2880元。富养孩子,渐渐演变成为单纯物质上的富足。为了让孩子去名校,不少家庭在名校地段购买了昂贵的房子,生活压力越来越大。</p>
<p>  国内一家知名网站专门就“您如何看待‘孩奴恐惧症侵袭80后’”这一现象展开调查,有6000多名网民参加了投票,其中74.5%的网民认为,现在城市生活压力大,“80后”年轻人有“孩奴恐惧症”很正常;还有22%的网民认为,之所以产生“孩奴现象”是由于“80后”年轻人的心态还很不成熟。</p>
<p>  对此,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董鸿扬认为,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城市生活成本相比从前有所增加,都市年轻人面临生存压力较大。所谓的“孩奴”与“房奴”“车奴”一样,都是城市高成本生活压力下都市人对自身处境的一种解嘲;而对于中国传统社会来讲,如果“孩奴”之说成立,那么应是由来已久的,哪个父母不是心甘情愿为子女奉献一切,对于一些现在还在“啃老”的都市年轻人来说,他们身在家乡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孩奴”呢?</p>
<p>  董鸿扬说,“孩奴”思想之所以能引起许多“80后”年轻人的共鸣,从另一个方面讲与其“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不无关联。“80后”一代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年代,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精神世界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如今已到三十而立之年,却在离开父母走入社会后遭遇激烈的竞争和空前的压力,在抚养子女时又感到力不从心,使其内心产生严重不适。此外,他们将自身追求高品质生活和高消费的理念,强加到了自己孩子的身上,自然会感到身陷窘境。</p>
<p>  专家支招:</p>
<p>  摆脱“孩奴”重塑自我</p>
<p>  那么都市年轻人应该如何摆脱“孩奴”思想的束缚?有关专家建议应该从家庭理财、心理咨询、自我调节等方面入手摆脱“孩奴”阴影,重新做回自我。</p>
<p>  ◎心理攻略:要不要做“孩奴”,因人而异</p>
<p>  养育子女,一定要做好准备,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在要不要成为“孩奴”这个问题上要因人而异,如果这个家庭在收入、房子等方面都做好了准备,孩子出生了,即使当“孩奴”也没什么。但如果两方面都还没做好准备,生下小孩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状态。</p>
<p>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桂英表示,对于在是否生育问题上有犹豫的夫妻而言,他们都觉得:如果生,那就要好好养。正因为一定要好好养,所以才会有顾虑,怕让下一代受苦。而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得靠政府。由政府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完善的公共服务。</p>
<p>  ◎理财攻略:80后如何摆脱“孩奴”命运</p>
<p>  专家认为,“孩奴”要减负,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有科学的育儿观念,另一方面要及早树立理财意识。</p>
<p>  在要孩子之前就应有计划地专门做一些储蓄,不论数目多少,都要考虑生孩子的手术费用、孩子出生后的基本开支、休产假带来的家庭收入缩减等因素,这样能有效避免宝宝降临带来的过分经济紧张。</p>
<p>  另外,为了保障家庭本金的安全性相对较强,对于没有投资技巧和要求省心的家长选择基金定投要好些。基金定投不仅是抵御通货膨胀的最佳投资工具,而且能开源节流,强迫储蓄,用小额资金也能积累颇丰的财富。</p>
<p>  孩子出生后建议应该购买保险。0-6岁这个年龄段最容易发生一些小意外,给孩子准备一份意外医疗险是非常必要的。7-12岁时,教育基金、医疗保障一个都不能少。由于年龄偏大,购买儿童保险相对保费较贵,投保时可以选择具有现金返还功能的保险。12岁以后,则需要培养孩子的理财习惯。</p>
<p>  给孩子购买保险应遵守几个原则:第一,费用不宜太高,交保费时间不宜过长;第二,投保要早,孩子年龄越小保费相对越便宜;第三,有条件的话,增加购买附加保费豁免,一旦家长因特殊原因无力支付保费,保单还能继续生效。</p>
<p>  名词解释:</p>
<p>  何为“孩奴”</p>
<p>  “孩奴”是一种新名称,用来概括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当上“孩奴”的人,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费,不敢轻易换工作。</p>
<p>  (综合新华社、《南方日报》消息)</p>
<p>【打印】【关闭】</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大城市养一个孩子花100万?学前教育是“无底洞”? “孩奴”现象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