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 发表于 2010-1-30 13:26:38

杰作,最完整《路遥全集》面世 被一代代默默地阅读

<p><img src="http://www.xycity.cn/upload/2010/01/30/2999_20100130132638158FZ.jpg"></p>
<p>路遥(1949年—1992年)原名王卫国,1949年生于陕西。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作而荣获茅盾文学奖。1992年,作家在西安病逝,终年差16天43岁。 (本报综合)</p>
<p><img src="http://www.xycity.cn/upload/2010/01/30/2999_201001301326382uD5J.jpg"></p>
<p>首次公开的路遥手迹</p>
<p>  《平凡的世界》问世</p>
<p>  曾不被评论家看好</p>
<p>  著名评论家白烨认为,没有一部作品像《平凡的世界》这样,能够把改革开放之际的城乡交叉,包括社会变革,以及社会变革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震撼,把各种东西集合在一起。“他把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情绪、演变,定格化、形象化,这是非常重要的”。</p>
<p>  白烨表示:“路遥这部作品里面充满了年轻人积极向上的、不向命运屈服的追求。《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青年人的指南,普通人的经典,所以它才不受别的影响,口口相传。”《平凡的世界》问世的那年,一些评论家对这本书第一卷的态度是不以为然的,白烨也是。他说:“路遥在会上讲了写这部作品的准备,我当时听了以后很不以为然,他说当时做了很多的笔记。我当时觉得,这是写长篇小说的一部分功夫,更多的功夫是把这个东西化为文学形象,文学小说应该虚实结合。后来几个年龄大的评论家,又说到现实主义的回归,我当时也不以为然。”(本组稿件由杨东城撰写)</p>
<p>  一部厚厚的《平凡的世界》,影响了几代读者。而路遥这个沉甸甸的名字,则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颗明亮的星。</p>
<p>  为纪念路遥诞辰60周年,日前,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路遥全集》。</p>
<p>  在出版座谈会上,雷达、白烨、李敬泽等文学评论家,均对《平凡的世界》的“读者认可度”表示了高度兴趣,坦言“杰作,即被一代代读者默默地阅读”,并称“文学批评界、理论界对路遥作品的评价,和普通读者对路遥作品的评价存在错位”。</p>
<p>  《平凡的世界》获茅盾文学奖</p>
<p>  省委书记亲自到火车站接路遥</p>
<p>  新版《路遥全集》一共分成六卷,其中三卷为长篇小说,两卷中、短篇小说集,一卷是散文、剧本和诗歌。长篇小说就是《平凡的世界》的第一、二、三部,第六卷里的散文包括路遥的自传、路遥的序、路遥的随笔,还有通讯、特写、书信等。</p>
<p>  路遥的家属为这次文集的出版提供了一些从来没有发表过的作品。</p>
<p>  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和路遥关系非常好,路遥去世后,人们纷纷发唁电、写文章,但是雷达没写,因为他们之间有一个小小的不愉快,“当时《平凡的世界》出来以后,我看了说这不是《人生》的扩大版吗,当时路遥不高兴。对《平凡的世界》我也有一个认识过程,我觉得还是要重新看待《平凡的世界》”。</p>
<p>  路遥生前好友、原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周明回忆:“《平凡的世界》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以后,还是张锲(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颁的奖,之后我们聚了一下,祝贺他。我当时跟陕西省委书记打了个电话报喜,省委书记也很高兴,问我哪一天回西安,我把时间告诉了书记。结果没想到,省委书记带着宣传部长到火车站去接路遥了。路遥非常激动、非常高兴,说自己一定要把文学作为生命,还不是一部分,而是全部生命。”</p>
<p>【打印】【关闭】</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杰作,最完整《路遥全集》面世 被一代代默默地阅读